3、“一人食”里有金礦
過去三年在內卷到極致的火鍋賽道里,仍有一個品類快得飛起,那就是小火鍋,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僅去年新增的小火鍋門店數(shù)量就超過7300家,創(chuàng)近十年之最。
菜品選擇多、形式多樣(包括回轉、自助、自選、串串等)、性價比高,都是小火鍋能逆勢增長的原因,但讓它爆發(fā)性增長的主因還是“一人食場景”。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中國有32.9%的消費者處于長期獨自就餐的狀態(tài),近2億的單身人口正是“小火鍋們”持續(xù)增長最大的底氣。
除了小火鍋之外,針對“一人食”的小份菜也增長迅猛。根據(jù)《2022年小份菜洞察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小份菜銷量比 2020 年同期增長了 114.5%,包括西貝、海底撈、南京大牌檔、云海肴、老鄉(xiāng)雞等品牌都上線了小份菜,且在外賣平臺銷售火爆。
除此之外,“一人食”的產(chǎn)品不斷擴充,比如 “一人食壽喜燒”“一人食烤魚”“一人食烤肉”等等,從快餐到正餐,覆蓋品類越來越廣。
尋找“確定的品類”
1、沒有長紅的品牌,但有長紅的品類
在餐飲行業(yè)里,沒有長紅的品牌,只有長紅的品類。
但凡能夠穿越周期的品類,都必須具備“高頻、剛需、高復購”這三個條件,典型如快餐。2022年幾個快餐品牌都在逆勢增長,米村拌飯去年新開門店大約200家,過去三年新開店達到460家;蒙自源疫情三年開出約861家店;塔斯汀去年開出超1500家店; 麥當勞2022年的財報顯示,去年其全球可比銷售增長了10%,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不可否認,快餐已經(jīng)成為整個餐飲大盤增長的“基石”賽道。
2023年,經(jīng)濟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工資可能不會漲,但20塊錢一碗的豬腳飯、15塊錢一碗的牛肉面和二十幾塊錢的板燒雞腿堡,消費者還是吃得起。換句話說,2023年不管消費如何降級,30元以下“粉面飯們”的確定性依然很強。
2、“成癮性+黃金客單價”=雙保險
具備“高頻、剛需、高復購”三元素,再疊加“低客單價和成癮性”這兩個條件,那就妥妥地是門完美的生意,典型例子如咖啡。
在一二線城市,咖啡早已成為打工人的續(xù)命水,幾乎和一日三餐一樣不可或缺。而且咖啡有著極強的“養(yǎng)成屬性”,一旦入坑就會一路喝下去,越喝越挑剔,越喝頻次越高。
除了咖啡之外,具有“成癮性”的“好買賣”還有螺螄粉、臭豆腐、麻辣燙、串串香、冒菜……
但必須要明確一點,好生意光具備“成癮性”可不夠,還必須要有“低客單”,兩者缺一不可。還拿咖啡舉例,星巴克33塊錢一杯的拿鐵“喝不起”,幸運咖7塊一杯的冰美式消費者直呼真香。正是憑借著“低客單價”,瑞幸、幸運咖、挪瓦在下沉市場里殺瘋了。去年瑞幸平均一天開6家新店,生椰拿鐵一年爆賣一億杯,而星巴克中國去年銷售卻暴跌29%......
每個品類都有自己的“黃金客單價”,快餐20-30元、咖啡10-20元、奶茶10-20元、烤肉60-80元……不管是哪個品類,“高性價比”永遠最扛打、也最吸引人。和口味相比,便宜更容易讓人上癮。
尋找“確定的模型”
1、社區(qū)餐飲,家門口的大生意
疫情三年,社區(qū)餐飲的價值被重新發(fā)掘。“穩(wěn)定的客流+低廉的房租+靈活的經(jīng)營方式”,讓社區(qū)餐飲成為疫情三年最穩(wěn)定的餐飲模型。
紅荔村、吉祥餛飩、袁記云餃等品牌都取得了爆發(fā)性成長;紫光園三年里新開了100多家直營店,一個10㎡的檔口創(chuàng)造了單日營業(yè)額6萬元;“坪效之王”南城香單店平均日營業(yè)額為3.5萬元,年流水超過2000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看到社區(qū)餐飲的巨大優(yōu)勢,海底撈、東來順、萃華樓、星巴克等一批品牌從去年開始也扎堆在社區(qū)開店。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