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今年以來,各地疫情仍持續(xù)反復,消費力也明顯下降,市場回升大不如預期。至此,大批中小企業(yè)終于不堪重負,含淚出局。
正如比格比薩創(chuàng)始人趙志強所說,熬了兩年只剩半條命的時候,今年的寒意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最后的致命一擊。
“2020年的時候,大家都有一些積蓄,也就克服過來了;2021年,很多人的積蓄見底了,開始負債,硬撐著;到了今年,很多公司已經把能透支的都透支完了,一丁點的融資渠道都沒了。”
其次,食材、房租、人工等各項成本居高不下,經營壓力“劇增”。
今年以來,國內物價先后在7月份和10月底發(fā)生兩次大的漲價,導致餐飲企業(yè)在產品原材料上的支出比重增加,壓力倍增。
房租和人工就更不用說了,二者向來只增不減,大環(huán)境下行的2022年也是如此。疫情反復,門店開開關關,不管是開門還是關門,房租和員工工資都得照給。
有餐飲老板向紅餐網大吐苦水,今年以來門店收入微薄,他已經無力承擔高額的租金、工資等支出,關店雖然也要面臨裝修、設備等損耗,但可以盡早抽身止損,提前轉讓或結束租約。他無奈地表示, 當初開店花了3個月,關店卻只用了3天。

圖片來源:紅餐網公眾號后臺留言截圖
紅餐網專欄作者王冬明表示,疫情對餐飲最大的考驗就在于,這是一場持久的“資金消耗拉鋸戰(zhàn)”。對于支出和收入長時間不成正比的餐企來說,陣亡離場幾乎是不可更改的宿命。
最后,不可否認,一些餐企關店也和自身競爭力不足有關。
成都豪蝦傳創(chuàng)始人蔣毅認為,疫情是這次閉店潮發(fā)生的外在因素,但卻不是主要因素,真正的主因是,多數(shù)餐飲企業(yè)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企業(yè)自身的經營問題,缺乏市場競爭力。
確實,我們看到,不管是2020年、2021年,還是今年,市場上都有逆勢增長的企業(yè),從這點來看,閉店確實可以解讀為自身的實力仍然不夠強大。
03
當下,餐飲人的首要目標是:
爭取活下去,爭取明年不破產
正如蔣毅所說,疫情爆發(fā)這幾年來,餐飲行業(yè)并不是受損最嚴重的行業(yè),但餐飲行業(yè)的特殊性(民生行業(yè)),決定了它的波及面非常大。
“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人已經徹底退出了餐飲行業(yè),還有很多人正走在退出的路上,看到滿大街的鋪面轉讓告示,這種行業(yè)性的悲觀,讓人十分難受。”
蔣毅直言,眼下的環(huán)境,宣告著2022年的餐飲業(yè)已經跌入冰窖,因為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下旬,是餐飲的淡季,即便是沒有疫情,這也是餐飲生意一年之中最萎靡的階段。因此,現(xiàn)在雖然距離2023年元旦還有一個多月,但餐飲行業(yè)的行情,其實已經徹底結束了。
“很多企業(yè)都放棄了團建活動,甚至,很多餐廳已經放棄了繼續(xù)堅持下去的理由和希望,這段時間成都市場上出現(xiàn)了大量轉讓的鋪面,其中很多甚至都不要轉讓費。”
西安某知名快餐連鎖品牌的高管也告訴紅餐網,西安主街道長安路兩邊,貼著轉讓出租的餐飲門面已經有20%左右。
看著這樣洶涌的閉店潮,不少業(yè)內人士都認為,2023年,餐飲行業(yè)的形勢仍然不會太樂觀,“行業(yè)全面復蘇是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市場消費活躍度亦然,未來注定會是一場持久戰(zhàn)。”
而當下,對餐飲人而言,首要目標是:爭取活下去,爭取不破產。
寒冬很長,希望在這次疫情之后,你我都是“剩者”,一起迎接終將到來的春天。
來源:紅餐網 鄭曉蕓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餐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