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我想起“圍爐煮茶”,去年新茶飲降價成主流,但人均消費大都在70元以上的圍爐煮茶,依舊憑借好出圖以及社交屬性,成為時下年輕人最熱愛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成就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業(yè)風口。
當然,還有一種,是“自嗨型定價”。
這類咖啡館,通常貴在“自我感動”,對自身產品實力沒有客觀的認知。甚至可以說,是對于當下的咖啡市場抱有幻想,想用離譜的定價證明自己的特殊性。
先講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一個朋友在縣城咖啡館點了一杯售價80元的手沖,成品淡如水、毫無風味可言,以至于他每每想起都覺得自己是“冤大頭”。
“也許幾年前還能;H耍F在這么做,只有死路一條。”他說道。
伴隨著咖啡市場快速發(fā)展,咖啡消費者也變得更成熟了。當“舶來品”的濾鏡消失,如今價格高的前提,一定是位置、裝修、環(huán)境、體驗都要好,咖啡味道也要上檔次,否則“小店價格高就是‘耍流氓’”。
這也是行業(yè)人都要看清楚的現實。
03
當前的咖啡市場能不能容得下59元的拿鐵?
再把話題回到最初的提問:如今的咖啡市場,到底能不能容下一杯59元的拿鐵?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聽咖啡主理人們聊聊咖啡目前的發(fā)展現狀。
全國范圍來看,咖啡從業(yè)者們喊著“好咖啡不應該那么貴“的口號,開出平價咖啡門店,甚至把咖啡賣到5元以內,激活了下沉市場的消費群體。
淺原咖啡主理人王建寧表示,即便是在一線城市,隨著供應鏈的成熟,未來咖啡價格的走向也應該是越來越便宜。
比如上海,Manner模式率先在這里跑通,“極致便捷,以量取勝”的小店模式,在剛需為主的市場里占據主流。
如今上海也有越來越多的咖啡品牌出現,定價在10~20元,無論是選址還是產品,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剛需群體。creeper主理人孫澤也表示,如今上?Х却蠖喽荚诮祪r,貴的店其實并不多。
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容不下一杯59元的拿鐵,只不過前提要擠掉“自嗨”的泡沫。
一個成熟的咖啡市場,不應該只釋放“平價的需求”。對于精品化程度較高、咖啡教育成熟的上海,更是如此,任何小眾的需求都應該獲得被滿足的機會。
當市場培育到一定階段,勢必會篩選出想要追求高品質的顧客,他們?yōu)楦邇r買單的前提,是真正認同這杯咖啡的價值。
此外,“貴價咖啡”存在還有另一層的意義,是讓獨立小店在面對連鎖品牌的強勢碾壓時,可以發(fā)揮價格以外的優(yōu)勢。
結語
縱觀茶飲行業(yè)的發(fā)展,也經歷了一輪價格的變化。
從最初幾塊錢一杯的街頭飲品,到喜茶奈雪為代表的品牌,把價格帶拉到20~30元,再到行業(yè)日趨成熟后,茶飲的主流價格帶又回歸到了10~20元區(qū)間。
與此同時,消費者更加關注“真茶、真奶”以及“控糖、減脂”,品質的需求、健康的需求正逐漸被放大。
咖啡或許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貴價”本身不代表需求,背后折射的需求是“精品”,是升級。
上海的咖啡發(fā)展,也是全國咖啡市場的一個前瞻。
或許平價是咖啡品牌目前占領市場的方式,但未來如何對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的市場教育,定義屬于中國的“咖啡精品化”,才是咖啡館要完成的事。
來源:咖門 金嶼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