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先勝而后求戰(zhàn),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
意思是常勝的軍隊,總是先有了勝利的把握才尋求交戰(zhàn)。
開業(yè),開業(yè),開業(yè)!
復蘇“黑障區(qū)”,頭部品牌搶著開店!
政策放開,加上臨近年關。最近,不少企業(yè)都“一鼓作氣忙開店”。
比如費大廚12月“深圳五店連開”;巴奴毛肚火鍋第四季度新開4家門店,春節(jié)前預計再開2家新店;紫光園正裝修7家門店,并將在春節(jié)前開出4家1000平米以上的大店;九毛九旗下慫火鍋官方推文“3城4店連開”,春節(jié)前“還有廣深兩家新店;煲仔皇從12月至今共計開出5家新店,春節(jié)前還能“再開5家店”;霸王茶姬一個月開出205家店;陶陶居也2店連開,1月10日還將開出成都太古里店;西少爺老板則發(fā)朋友圈稱“春節(jié)前還有15家店開業(yè)”……
這波開店潮,有幾個特征:
一是時間很“扎堆”:如同年前沖刺KPI,各家都爭前恐后。比如費大廚全年總共開出16家店,而12月份深圳就5家;慫火鍋從2019年推出后,至2021年年底也只有9家店,而2022年開出17家店,僅12月就4家;陶陶居2022年前三個季度都在”練內功“,第四個季度突然“發(fā)力”。
二是各家都“連開”:虎丫炒雞11月底發(fā)圈“5店連開”,12月又發(fā)圈“4店連開”……從這波開店潮來看,2家起步,5店是常態(tài),頗有“上不封頂”的意思。“連開”成為年底熱門關鍵詞。
三是攻城拿地,布局重要城市:巴奴的新店分布北上廣、天津,廣州和天津均為首店進駐;霸王茶姬、西少爺發(fā)力海外市場;陶陶居春節(jié)前進駐成都的“首店”,也選擇核心商圈太古里。
你爭我搶,勢能滿滿。大有“抄底”之勢。
關于“抄底”這事
為何又流行起來?
三年抗疫,說到“抄底”開店,不得不讓人提起海底撈的“瘋狂”與“自省”。
2020年逆勢拓店,一年新開544家,比前兩年的總和還多。伴隨而來的是翻臺率的下滑、“后遺癥”盡顯。最終,海底撈承認抄底失敗,“揮刀斷臂”300多家門店,并啟動“啄木鳥計劃”。到如今,海底撈依舊在努力啃“硬骨頭”,可見抄底的“后勁兒”不小。
火鍋巨頭尚且如此,一時間“抄底”和“賭博”劃上等號,各品牌望而卻步,伴隨而來的是此起彼伏的“收縮策略”。
如今,政策放開,各頭部品牌忙著搶人、搶地、搶資源,原因是什么?
1、政策放開,從長期戰(zhàn)略來看,復蘇是必然。“疫情全劇終,現(xiàn)在是開店的最好機會。”不少老板有這樣的感慨。相對于前兩年海底撈那一撥抄底,現(xiàn)在更有“順勢搶跑”的意思。之前,疫情反復帶來的“不確定性”讓餐飲人十分沒有安全感,而如今,這種不確定性在逐漸消減,隨著各地“陽康”數(shù)量增多,餐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復蘇,這也給從業(yè)者帶來信心。
2、厚積薄發(fā)。頭部品牌有較好的現(xiàn)金流儲備,三年疫情中有的品牌確實也在逆勢增長,即便是疫情最嚴峻時期,各家表面上采取收縮戰(zhàn)略的企業(yè),其實并未停止前進的腳步。“練內功”正是為了大局明朗之時,厚積薄發(fā),一招制勝。
3、創(chuàng)造勢能。越是“群雄逐鹿”的動蕩期,越容易誕生英雄,也越需要搶奪心智和流量。最近,關于復蘇和開店的話題,往往能引發(fā)同行的熱議,而在這種關注中,馬太效應也越發(fā)明顯。擅于創(chuàng)造勢能,也就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收獲更高的品牌價值。
4、不排除租金“水漲船高”的可能性,促使餐飲品牌提前搶鋪。隨著復蘇加速,部分城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租金上漲的勢頭。有業(yè)內人士預測:現(xiàn)階段漲租的雖然較少,但以這樣的開店勢頭來看,不排除春節(jié)后3、4月份,租金水漲船高的可能性。一些具備前瞻性的品牌,則提前下手,占得先機。
5、很多品牌“已死在黎明前的黑暗”,并空置出優(yōu)質商鋪。內參不久前曾發(fā)文《12月才是餐飲最“慘烈”的時刻》,對此進行了預判——在餐飲行業(yè),很多租約是按自然年簽訂,看不到曙光的老板大概率“不再續(xù)約”。
“目前行業(yè)內,普遍預期到明年下半年會恢復正常狀態(tài)。而上半年則是‘決勝期’,同時也是商鋪的空窗期。這恰好吻合了頭部品牌抄底的預期。”一位同行說。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