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里,大家都習慣了“阿里第一,京東第二”的說法,但改變來得比所有人想得都快一點。
截至發(fā)稿前,京東的市值為294億美元,而拼多多的市值為261億美元,二者相差僅為33億美元。
倘若說股價有所波動,但拼多多交出的成績單也讓京東更顯黯然。
從三季度業(yè)績報表來看,拼多多收入同比增長697%,遠超彭博分析師預期;年GMV同比增長386%至3448億人民幣。根據(jù)見智模型測算,拼多多Q3 GMV應為1185億元,環(huán)比增43%,同比231%。

阿里和京東最新一季的GMV增速都徘徊在30%左右,而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1至10月,全國網(wǎng)上零售額70539億元,同比增長25.5%。對比陷入增長瓶頸的阿里、京東,以及線上消費疲軟的宏觀背景,拼多多可謂一枝獨秀。
以微信生態(tài)作為用戶裂變武器的拼多多,一直被看做騰訊遏制阿里最尖銳的前鋒之一,業(yè)內甚至有“拼多多是十年前的淘寶”這一說法。但隨著淘寶、拼多多各自占領城池,隔岸觀火的京東,卻成了城門失火后被殃及的池子里的“魚”。
早拼多多一天發(fā)布財報的京東,多項指標對比拼多多后,都呈現(xiàn)出明顯的劣勢:營收未達市場預期,3.052億的年活躍用戶還出現(xiàn)了環(huán)比下降,超800萬活躍用戶在該季度流失。而同一時期,拼多多的活躍買家已經達到了3.855億,較上季新增4200萬。
對比連續(xù)10個季度盈利的京東,拼多多7.9億元人民幣的經營虧損最終瑕不遮瑜,財報發(fā)布當晚即股價暴漲,盤中一度觸及20.63%,最終收漲16.63%,市值達到256.3億美元。與此同時,京東股價卻收跌7.67%,市值281.9億美元。
京東難掩增長之困,拼多多卻連續(xù)兩個季度給了投資人更多信心,而今二者的差距只剩下33億美元。這讓人不禁猜測,這道若隱若現(xiàn)的門檻,拼多多究竟會在什么時候邁過?是否有那么一天,京東會輸給拼多多?
可能比設想里要遲一些。
爭來不少一二線用戶,但用戶購買力還不夠高
拼多多在當季財報中多次強調自己的用戶構成:
與手機淘寶、京東的重合用戶數(shù)分別達到了9580萬和6351萬。
一二線城市用戶增長明顯,目前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接近50%。
可以看出,以“五環(huán)外”人群為消費主力軍的拼多多,某種程度上想要擺脫用戶群低端的刻板印象,但接近50%的用戶占比,更多的是絕對數(shù)值上的增加。
某業(yè)內人士向36氪表示,一線用戶買1件和五線用戶買5件差別還是很大,看似與淘寶京東用戶重合,其實還是有各自的戰(zhàn)場,拼多多的戰(zhàn)場依然是低線低消費人群。
這似乎暗示了拼多多用戶購買力的不足。簡單做個計算:
拼多多Q3 2.31億的季度平均月活用戶,共產生了1185億的GMV,平均每個月活用戶每季度消費513元,每年就是2052元;
在京東2017年的全年財報中,2.90億年月活用戶共計產生12945億的GMV,平均下來每人每年消費4464元。
可以看出,拼多多用戶的購買力與京東差了一倍還要多。產生差距的原因是,拼多多的活躍買家在品類的消費上主要集中于日化用品、水果這些頻次高、價格低的品類上。而3C等品類以及更高端的品類上單價則高很多,京東的用戶畫像男性居多、收入較高、消費目的性較強,在這些品類上會產生大量強勢消費。
這就顯露出一個問題:如果拼多多用戶的購買力無法得到提升,只是一味地擴張用戶,那趕超京東還是有很大難度。假使某年后,拼多多的用戶滲透能達到淘寶的5億,購買力也只是剛好趕上京東,但拼多多還要面對電商行業(yè)天花板不高的局面,5億用戶的那一天會到來嗎? 共2頁 [1] [2] 下一頁 拼多多Q3財報:營收33.7億同比增長697%,虧損7.9億 拼多多Q3財報:誰給它扣上了三線狂歡的帽子 拼多多黃崢:鼓勵其他電商模仿把市場做大 拼多多正跳進“五環(huán)內” 聯(lián)手品牌商、瞄準一二線消費者 凈虧6億的拼多多買家已近4億 正吸收京東用戶? 搜索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