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新零售頻道 >> 正文
2018社交破局:騰訊求變 挑戰(zhàn)者重來

  二、巨人肩頭,別樣風景

  雖然微信巨人屹立不倒,但“朋友圈無朋友”的現狀同樣令人唏噓。

  微信壟斷了人們的社交關系,串聯(lián)起了親人朋友,同事上司和所謂的熟人,生活的不同維度都在微信上重疊。慢慢的,微信通訊錄變成一本電話簿,朋友圈則從私人領地成為公共區(qū)域。不止一個人抱怨道,“已經不敢在票圈里隨心所欲的發(fā)言了。”

  雖然微信想通過好友分組、對朋友圈設置半年和三天可見等功能來優(yōu)化用戶體驗,但是成效卻不太好。一方面,手動分組既麻煩又容易疏漏,還要擔心設置屏蔽是否會被朋友知道;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人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了解他人生活的窗口關閉,朋友間的互動也隨之下降。

  想要逃離微信的人越來越多,只是苦于沒有另一個熟人圈子。

  雖然擊敗微信,重新遷移熟人關系鏈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但不代表熟人關系圈就再無新的機會。如果站在巨人肩頭,看到的風景或許又會不同。

  10月19日,據硅谷付費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騰訊微信團隊兩位前高管離職創(chuàng)業(yè),開發(fā)了分別名為echo瞬間和POP IM的新社交產品。鈦媒體隨即向騰訊方面求證,騰訊回應稱“這兩位皆是基層高管”。

  據悉,這兩位離職高管曾是張小龍的左膀右臂。據天眼查顯示,POP創(chuàng)始人來自微信的核心團隊,曾參與微信從零到十億用戶的完整過程。

  和微信一樣,echo瞬間和POP IM做的也是熟人社交,但比微信更緊密。他們讓用戶把親密朋友引導到新的平臺上,然后在新平臺上互動交流,呈現出一種小圈子的私密社交。

  外界傾向于將這兩款產品對標Snapchat和Instagram,因為它們都采用了圖片和視頻的形式,且每條瞬間只會對外保留24小時,之后轉入私藏,恰似Snapchat引以為傲的“閱后即焚”功能。

  在兩款社交產品的主頁,會很明顯地提示用戶邀請微信好友。為增強趣味性,POP還有功能讓用戶制作自己的虛擬形象。

  雖然也做熟人社交,但他們避開了前輩的老路。他們面向的群體渴望逃離微信、自由發(fā)布狀態(tài),經營親密好友。這兩款產品能讓用戶篩選出真正的好友,回歸小圈子的私密社交。這給了用戶相對干凈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微信用戶困擾已久的區(qū)隔問題。

  在用戶獲取上,比起其他陌生人社交產品,他們不需要去尋找特定場景和適用人群,獲取成本低,渠道也更便利。微信已經有10億用戶,基于微信平臺進行熟人關系的導流,至少從數量上比較可觀。

  資本方也對echo瞬間和POP IM青眼有加。

  今年年初,POP IM和echo瞬間相繼創(chuàng)立。剛成立的echo瞬間獲得了高榕資本的天使輪融資;9月17日,POP IM獲得4000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不過,即便團隊創(chuàng)始人深諳騰訊和微信的套路,產品邏輯能否成立還要廣大用戶肯買賬。

  搬運微信全部社交關系鏈難于上青天,搬運親密朋友關系看似簡單不少。但是對用戶而言,通過添加微信好友形成的關系鏈,意味著只能看到親密朋友的動態(tài),這種私密社交有多大吸引力?在微信強化信息流來增強用戶時長的當前,他們又如何避免“體驗完即走”的結局?

  這種私密社交產品并非沒有先例?紤]到Facebook存在的隱私風險,Facebook早期成員莫林2011年做了一款與老東家的產品邏輯完全相悖的產品Path。Path倡導生活要與真正的好友分享,產品的社交圈人數有限,有人進就要有人出,且社交圈和社交圈之間保持封閉。這給了后來的微信朋友圈以啟發(fā),所以現在朋友圈里用戶只能看到共同好友的評論。

  但遺憾的是,Path于今年9月27日宣布關閉。出于對隱私的重視,Path嚴格限制圈子人數,在Facebook和Twitter為用戶創(chuàng)建越來越多聯(lián)結,乃至搬運了整個社交關系鏈時,Path的網絡效應遠遠不足,兩權相較,用戶更加無法舍棄自己的全部社交關系鏈。

  另外,Facebook也對Path展開了圍剿,切斷Path用戶查找Facebook好友的通道,這也意味著好友將無法通過Facebook導入到Path中。雖然Path增加了Twitter和Gmail聯(lián)系人挽救大局,但私密性終究還是敗給了網絡效應。

  那么回到echo和POP上來,一旦微信截斷了echo和POP導入朋友的微信端口,他們又該如何自處?前車之鑒,后車之師,這更像是一種預言。

  那么想要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沒有風險更小、成本更低的辦法?

  公眾號“概率論”做了個不錯的嘗試。“概率論”公眾號通過推送情感類文字聚集粉絲,再通過組織在線活動完成陌生人的匹配。他們最火的活動叫“一周CP”,活動會基于性別、取向和地域等基本因素,讓陌生人進入微信群內完成各種互動,以一周為期實現一對一匹配。

  成立近3年時間里,概率論累計做了150場社交實驗,活動吸引了7000萬人次參加。這更讓其他公眾號紛紛效仿他們“一周CP”的撮合方式。2017年10月,“概率論”獲得了來自Ventech China的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

  不過,雖然“概率論”采用公眾號形態(tài),有微信用戶規(guī)模的優(yōu)勢,也大大降低了做APP的試錯風險,可其創(chuàng)始人秦昱瑩也坦言道,目前概率論所做的只是一場場活動,還不是一款可規(guī);⑤p運營的產品。如何做好用戶留存、將其固定位產品形態(tài)才是挑戰(zhàn)。

  不管是哪種嘗試,千里之行,才走了一步。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社交電商平臺Goxip獲140萬美元融資

“雙十一”十周年活動遭詬病 阿里“社交夢”何時成真

美國青少年最常用的社交APP竟然是?

騰訊升級服飾的三個關鍵詞:社交、數字化、七大工具

投資人萬字解讀:小程序如何玩轉社交流量

搜索更多: 社交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