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服務行業(yè)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基本都會設定用戶畫像,餐飲業(yè)的標簽更多以顧客的點餐需求為主,是為了針對不同客戶屬性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某餐飲SaaS服務商向時代財經說道。“所以‘打標簽’本身這個不是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打標簽’的邊界,以及這些原始數據會否外泄,或被其他人再利用,才是隱問題。”
時代財經發(fā)現,市面上多家餐飲SaaS服務商所提供的方案中都包括數據分析功能,并且還被放在了產品的核心服務中。海底撈背后的SaaS服務公司是紅火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用友集團與海底撈集團共同發(fā)起成立,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就涵蓋了數據處理。
“做用戶標簽和畫像,是目前市場的通行做法,但是數據采集需要得到用戶的允許,特別是肖像、生物特征等用戶隱私數據。”大數據算法領域專家陳國潤向時代財經說道,“另外,標簽的用途必須限制于用戶服務,不能泄露給第三方或者作其他用途。”
對于傳統(tǒng)的餐飲服務行業(yè)來說,工作人員的腦容量就是后臺的系統(tǒng)。一位從事餐飲業(yè)超過10年的從業(yè)者向時代財經表示,他能記住老用戶最常點的菜、口味偏好,“這是做服務業(yè)的基本功,之前有個客戶因為搬家了,時隔一年再過來點菜,我們還是能記得住他的喜好。”
不過,海底撈的極致、個性化服務并沒有挽救其下滑的業(yè)績,此次標簽風波也成了熱情服務的一次反噬。
2月21日,海底撈發(fā)布公告稱,其2021年的營收預計超過400億元,增速超40%。但凈利潤卻預計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這是海底撈自2018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另外,海底撈因門店關閉導致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就高達33億元到39億元,海底撈的管理層坦承,他們此前的擴張計劃是一次戰(zhàn)略失誤。
伴隨著關店收縮、毛肚縮水、漲價等一系列負面輿情,最近一年內,海底撈的股價也從2021年2月的85.8港元/股一路下跌到了18.48港元/股,一年市值蒸發(fā)近4000億港元。
此次的標簽事件可能會給海底撈增加經營壓力。“最近半年的排號數量確實沒以前多了,門店也減少了部分鍋底和菜品,來減小經營成本。”一位海底撈門店員工向時代財經說道。
來源: 時代財經 徐曉倩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