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的女生上網基本上都看短視頻。”6月9日晚上,北京市通州區(qū)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小高坐在自己的書桌前,一邊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一邊擺弄著一支淺綠色的筆。
像小高這樣的未成年人,去年總計有1.75億人使用互聯(lián)網。
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互聯(lián)網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未成年人在互聯(lián)網上經常收看短視頻,久而久之容易成癮,身心健康受到影響,要降低未成年人因此受到的危害,須依法賦予家庭、學校、政府等各方相應責任,其中家長應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擔起子女上網監(jiān)管責任。
看短視頻現(xiàn)象普遍
長此以往影響三觀
小高第一次看短視頻是在四年級上學期。
一天晚上,她在手機上下載某視頻軟件,看了一段關于寵物的短視頻,“看完也沒什么感覺”。
得知女兒在手機上看短視頻后,小高的媽媽王女士有些意外,但并沒有表示反對。
“媽媽有時跟我一起看那種好玩兒的短視頻。”小高說。
她還曾經追過短視頻,主題是一位女士與一只金毛犬的故事,“因為這個視頻寫著‘未完待續(xù)’,我就想知道后面發(fā)生了什么”。
今年年初,王女士覺得女兒看短視頻“有點勤”,勸說她卸載短視頻軟件。
在小高看來,她看短視頻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就30分鐘”。但在家長看來,看短視頻過于頻繁,總時長加在一起并不短,何況短視頻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非常庸俗,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于卸載短視頻軟件,小高雖然不太高興,但她也知道“有的短視頻不好”。
如今,學校已經復課,小高每天上學、放學之外,只是偶爾用手機和同學聊聊天、玩玩游戲。
據(jù)小高介紹,班里的女同學基本上都看短視頻,看完之后“還模仿短視頻里面的人的手勢、動作、說話”。
王女士證實,她周圍的孩子看短視頻現(xiàn)象“挺普遍”,還容易上癮。其中一個孩子天天看短視頻,家長無奈之下把他送進一所管理嚴格的寄宿制學校。
“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甭提孩子。”王女士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
近日,基于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小學、初中、高中及中等職業(yè)學校34661名學生抽樣調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調查顯示,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網工具。未成年網民中,有74%擁有屬于自己的上網設備,其中有上網手機的為63.6%。“2019年未成年網民在互聯(lián)網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5.7個百分點,僅次于聽音樂和玩網絡游戲,成為使用最普遍的網絡娛樂之一。”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yè)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未成年人群體正處在角色知識技能學習、內化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逐漸成熟的關鍵階段,如果長期收看短視頻,不僅可能荒廢學業(yè),還可能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極易造成未成年人網絡成癮,阻礙未成年人人際關系建構,其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更可能成為誘發(fā)犯罪的重要因素。”鄭寧說。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尚未形成,長期看短視頻之后的模仿,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