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餐網 王元
6月16日,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為“巴奴”)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
作為火鍋賽道的頭部品牌之一,巴奴向來是行業(yè)的焦點,而巴奴的經營情況也通過招股書首次向行業(yè)公開。
根據招股書,2024年巴奴的收入約23.07億元,利潤為約1.23億元,經調利潤約1.96億元。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31日),上述數據分別為約7.09億元、5520萬元、7670萬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巴奴是中國品質火鍋市場中按收入計算的最大火鍋品牌,2024年占據了3.1%的中國品質火鍋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餐飲行業(yè)低價內卷愈演愈烈,但巴奴的經調整凈利潤率卻在逐年提升。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巴奴的經調整凈利潤率分別為2.9%、6.8%、8.5%,這一數據在2025年一季度達到了10.8%。
01
“火鍋市場非常糟糕”,
發(fā)現行業(yè)亂象后篤定產品主義
對于杜中兵而言,巴奴的創(chuàng)業(yè)史并不是“草根逆襲”的故事。
上世界90年代,杜中兵通過做生鐵焦炭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由于做的是to B生意,應酬成了他當時的工作常態(tài),這樣的工作模式讓他很沒安全感,“雖然當時賺了不少錢,但我始終覺得這個生意既被動,又不踏實。”
于是,杜中兵在某一天,直接一通電話打到自己的廠里讓工廠停工、低價賣掉存貨后,他立即動身去考察新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包括服裝、電器、洗浴等。讓杜中兵決定干火鍋店的緣由,在于火鍋店不需要廚師,是可以做大的生意。
2001年4月,巴奴毛肚火鍋第一家店在河南安陽正式開業(yè)。
但躬身入局后的杜中兵發(fā)現,“我的認知被徹底顛覆,火鍋市場非常糟糕。”當時,市面上不少火鍋店賣的牛肚、魷魚、黃喉等產品,都是用火堿放在汽油桶里泡發(fā)的,為了防止變質,有時還會添加福爾馬林,且老油循環(huán)利用的現象也較普遍。
杜中兵認為,這樣的產品是沒法端上桌給家人、朋友吃的。于是,他開始到處尋覓新鮮食材,比如到專門幫全聚德殺鴨子的店里買鮮鴨腸,到肉聯廠買新鮮黃喉等等。這是杜中兵后來一直堅持的產品主義的來源。
為了進一步解決產品問題,杜中兵找到西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的李洪軍教授,買下他研制出的“活性生物酶嫩化技術”,以此來提升鮮毛肚的脆嫩度,這也是貫穿巴奴多年發(fā)展的核心技術之一。
同時,為了從源頭把控產品品質,巴奴在門店數不足10家時就建立了原料加工廠,截至2025年6月9日,巴奴已有5家集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中央廚房,1家專業(yè)化底料加工廠,覆蓋中國14個省和直轄市。
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毛肚和菌湯已成為巴奴的代表性產品,招股書把巴奴的菜單理念總結為“從毛肚出發(fā)的產品主義之路”,通過毛肚和菌湯“一王一后”+“十二大護法”產品,構建了巴奴穩(wěn)定的特色產品矩陣,拉動顧客的長期復購。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一王一后十二大護法”的銷售額分別占同期總銷售額的49.8%、48.0%、47.9%及49.6%,“這些產品夯實了巴奴在品質火鍋領域中的產品競爭優(yōu)勢及品牌定位。”
02
年營收23億元,
門店經營利潤率逐年提升
得益于扎實的產品和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巴奴近幾年的經營表現可謂亮眼。
招股書顯示,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巴奴火鍋分別實現收入14.331億元、21.116億元、23.073億元、5.639億元及7.087億元。
上述時期內的利潤分別為,-520萬元、1.017億元、1.229億元、3500萬元及、5520萬元的利潤。同期,經調整凈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分別為4150萬元、1.437億元、1.959億元、5750萬元及7670萬元。同期經調整凈利潤率分別為2.9%、6.8%、8.5%、10.2%以及10.8%。

△圖片來源:紅餐網制
門店數方面,截止2025年6月9日,巴奴已有145家直營店,覆蓋39座城市,較2021年末的83家增長74.7%。
巴奴的具體經營指標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