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分兩路,在于便利蜂對自身競爭的優(yōu)劣有清晰認知。
便利店咖啡已是一個漸趨成熟的消費場景:無處不在的城市門店網點,好比織就一張咖啡消費的“密網”,街頭巷尾、高樓大廈、低密社區(qū),隨時隨地都能給到顧客一杯實惠的咖啡。
可以說,“便捷”就是便利店咖啡的最大競爭優(yōu)勢。
憑借著便捷性,便利店賣咖啡,整體效益不錯。便利店占據(jù)了流量優(yōu)勢,上班族在早餐、午餐時間都習慣性地往便利店,相比單獨的外帶咖啡店來說,便利店咖啡是“順帶性購買”。2014年前后,全家、羅森、7-11等都相繼在國內上線現(xiàn)磨咖啡。到2019年,全家大陸門店全部上線湃客咖啡,并平均每天每家門店賣出超過100杯咖啡,增長速度驚人。
自助現(xiàn)磨咖啡一直是便利蜂熱銷品,尤其是在商務區(qū)門店。目前,午餐時間段是便利蜂自助咖啡銷售高峰期。
從競爭維度來說,作為便利店行業(yè)的后來者,便利蜂如果僅僅做現(xiàn)磨自助咖啡,其所做的不過是“量”的趕超。升級入局精品咖啡,是便利蜂要尋求的競爭不對稱優(yōu)勢。
從便利蜂創(chuàng)業(yè)歷程來看,便利蜂一直走在不對稱創(chuàng)新的路上——以數(shù)字化系統(tǒng)重裝便利店,銷售熱餐,自營模式拓展便利店,重倉自建鮮食供應鏈……,似乎每一步都是與傳統(tǒng)便利店尋求不對稱競爭優(yōu)勢。而也正是在這種不對稱優(yōu)勢的創(chuàng)新中,便利蜂在競爭白熱化的便利店賽道有了一席之地。
而當下咖啡消費市場,恰好給了便利蜂機會。
對于一些高維咖啡客來說,當咖啡像豆?jié){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聚焦在便利型咖啡賽道的便利店自助咖啡是得不到滿足的。
如前所述,從咖啡飲用結構上來看,全球現(xiàn)磨咖啡銷量平均占比超過87%,在中國僅占約18%。
這表明,我國咖啡消費極具潛力的尚未被完全挖掘——與其說咖啡市場有巨大增長空間,不如更明確說是現(xiàn)磨咖啡有著巨大增長空間。
按照德勤報告,隨著一、二線城市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國內消費者飲用咖啡習慣的逐漸養(yǎng)成,“快咖啡”場景的咖啡消費占比逐漸提升,人均“快咖啡”場景消費的現(xiàn)磨咖啡杯數(shù)占所有現(xiàn)磨咖啡攝入的70%。
從飲用咖啡為獲得嘗新體驗,到社交場景需求的滿足,再到對產品品質的追逐,國內咖啡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是必然趨勢。便利店是小商圈、制造型零售業(yè)態(tài),主打便利、即時性消費,在打造快咖啡場景上天然匹配。
三
現(xiàn)磨咖啡賽道
市場對品質快咖啡的需求,曾給了Manner、%Arabica、鷹集咖啡這類精品咖啡館崛起的機會。
現(xiàn)在,或許輪到便利店了。
相比精品咖啡館,便利店做精品現(xiàn)磨咖啡有很多天然優(yōu)勢。
“好咖啡≠價高”,是便利蜂做精品咖啡希望扭轉的印象。6元一杯的冰咖啡,是在用等同精品咖啡店的高品質,撕掉精品咖啡“特供”、精英、高價的刻板標簽,讓大眾在無處不在的便利店也能喝到一杯精品好咖啡。
高質、低價是manner之類的精品咖啡在產品打造上奉行的兩大指標。便利蜂很好的借鑒其精華,將之加載在便利店的空間之內,共享便利店所有資源的同時,對C端而言則是便利店功能的完善。
增加手沖咖啡、精品咖啡、現(xiàn)制茶飲的便利店,意味著從飲食到生活日用品,到飲品休閑需求一網打盡。增加了顧客到店的理由,提升顧客購物的便捷性。而從便利店連鎖網點復制相對更容易來說,便利店咖啡本身相比專業(yè)咖啡店更具規(guī)模性。
從連鎖率來看,中國咖啡館市場當前連鎖率較低,連鎖品牌僅占所有咖啡館數(shù)量的13%。尤其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獨立咖啡館占比高達97%,多以類似上島咖啡、兩岸咖啡的但無品牌的老式咖啡主題簡餐餐館為主,精品咖啡館如鷹集咖啡占比不足1%。
精品咖啡店的代表Manner,5年時間在上海、北京、蘇州、成都、深圳開出130家店,規(guī)模速度上已是精品咖啡店領先。顯然,便利店連鎖復制速度,對比精品咖啡館的復制擴張能力是碾壓性的。
在一些細節(jié)上,便利蜂咖啡不乏和manner咖啡一樣讓咖啡客大贊的“買咖啡自帶杯子立減5元”的黏性設定。
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盡可能降低,將聚焦點放在產品身上,是manner咖啡的崛起之道。而相比Manner Coffee門臉再mini再小也少不了高昂的房租,在便利蜂門店內精簡出五六平米的面積給到不眠海飲品站,顯見誰的成本能降得更低。
道理很簡單,便利蜂店內開精品咖啡館+現(xiàn)制茶飲店,是對門店現(xiàn)有場租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復用,除了原材料(咖啡豆、奶、輔料)成本、設備成本和咖啡師成本,幾乎沒有其他增量成本。要知道,咖啡店經營的四大成本(房租、原材料、人員、運管折舊及損耗)中,占比最大的是房租(20-25%左右)和人員工資(20-30%)。
便利蜂飲品站的門店呈現(xiàn)和產品價格區(qū)間設置,無疑能讓精品咖啡業(yè)務獲得更大的試錯空間。
要知道,高質低價幾乎是所有零售業(yè)態(tài)競爭中無往不利的“殺手锏”。
學者賴建成有過預言:“咖啡市場愈來愈大,等到超市也推出隨時隨地可享用的平價咖啡,再利用氣質明星塑造他們平價咖啡擁有的高壓氣氛,以往許多咖啡品牌就從市場消失了。”
來源:商業(yè)觀察家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