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郵局、警察局紛紛跨界茶飲后,北冰洋也開起了飲品店。
01
北冰洋開了家茶飲店,能否繼續(xù)“販賣情懷”?
又一個國民品牌開起了茶飲店。懷著好奇和探訪的心理,內參君跨越大半個北京城,前往“北平制冰廠”一探究竟。
這家店坐落于北京大興區(qū)北興路中段,緊鄰北冰洋義利園區(qū),位置比較偏僻。更精確地來說,其實是在義利面包店內,開了一個“北平制冰廠”的小檔口試營業(yè)。
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原身正是北平制冰廠,茶飲店以原有名字命名,外加延用傳統(tǒng)北極熊的產品logo,可以看出北冰洋試圖抓住老北京的童年回憶這一營銷賣點。
進店后窗明幾亮,室內格局一目了然。左手邊是原有的義利面包店,右手邊就是新開辟的茶飲店空間。販賣區(qū)主要有三部分構成:飲品區(qū),烘焙產品區(qū)和周邊商品陳列柜。用餐區(qū)則是三張四人桌,空間不顯局促,過道來往便利。
菜單上品類眾多,有飲品、甜品、烘焙、西點等,飲品的價格在18-35元之間。內參君點了招牌飲品金桔檸檬氣泡和蜜桃烏龍氣泡,口感偏甜,氣泡感濃郁。和大多茶飲店不同的是,產品沒有甜度、溫度可選擇,店員告訴內參君,接下來會增加產品更精細化的選擇。
內參君到店時間大約是下午2點時分,觀察了1小時左右,中老年人顧客居多,購買茶飲的消費者極少。從周邊環(huán)境來看,附近居民區(qū)較少,進店消費的也多是廠區(qū)員工和前往義利園區(qū)的游客。
據店內一名運營人員透露,目前只是茶飲店的試營業(yè)階段,七八月份北冰洋將在前門等地開6家店。
如今,國民品牌做飲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中國郵政、娃哈哈都賣起了奶茶,同仁堂則做起了咖啡,好想你也推出了輕養(yǎng)生活館。
與北冰洋同是飲品起家的娃哈哈,在去年就瞄準茶飲這一賽道。娃哈哈一開始就選擇直營和加盟結合的形式進行擴張,據統(tǒng)計去年五月就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了430余家奶茶店。
為何都瞄準茶飲賽道?跟風還是“另有所圖”?
各個品牌紛紛入局奶茶賽道,其中不乏一些老字號國民品牌跨界,這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賣的是奶茶,是情懷,還是別的什么?
內參君采訪了幾名“圈中人”,大致梳理出經營背后的邏輯。
首先是通過經典產品“老樹開新花”,做新客群的引流:
好想你董秘豆妍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輕養(yǎng)茶飲有提神補氣人參茶、美容養(yǎng)顏茶的五寶茶等多種具備養(yǎng)生功能的茶飲,符合現在年輕人輕養(yǎng)的需求,亦符合公司紅棗+藥食同源的大健康戰(zhàn)略。門店開設飲品區(qū),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其他產品銷量,提高門店收入。”
由此可見,好想你從“養(yǎng)生”賽道切入,結合了自身原有的產品特色做創(chuàng)意,可以極大地覆蓋更多客群,并打破原有產品的局限性。
其次是刷新品牌形象,拓展新業(yè)務線,擺脫“中年危機”:
娃哈哈作為飲品界數一數二的資深老牌,是80后、90后共同的童年記憶。但近年來深受品牌老化的困擾,為了擺脫“中年危機”,娃哈哈公司在奶粉、白酒、童裝等諸多賽道都做出了嘗試,試圖刷新品牌形象。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江湖地位”的老品牌,一出手肯定是與眾不同的,但也容易陷入“船大難掉頭”的困境中,決策效率低、市場認知不到位、客群畫像不清晰、陷入同質化競爭等問題時有發(fā)生。
通過查詢該品牌官網的最新信息,內參君發(fā)現娃哈哈奶茶目前在全國一共有372家線下門店,與去年相比反而有所減少。部分加盟商表示開店效果不及預期,微博、大眾點評等平臺上的消費者評價也能反映出很多網友對娃哈哈奶茶的口感并不滿意。
第三是利用先天優(yōu)勢,跑馬圈地搶奪市場:
和君咨詢合伙人、連鎖咨詢負責人文志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好想你在全國有完整的渠道網絡體系,尤其是線下加盟專賣店網點較多,從邏輯上看確實可以成為茶飲的一個重要銷售終端,可以在原有的渠道終端基礎之上作為一種增量來實現它的業(yè)績的增長。”
這樣看來,好想你入局這一賽道,和中石油、中石化跨界賣咖啡是同樣的“路數”:依托龐大的網點,一出手就能夠打造百城連鎖、千店同步。這樣的先天優(yōu)勢,是其它新品牌不可比擬的。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