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不約而同,近日杭州各大商場都采取了同套動作——通過組建微信群、推送門店微信、發(fā)力線上商城等服務形式,滿足顧客的購物需求,商場閉店服務卻不打烊。
2月4日,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推出了安心“線上購”,將入駐的各大商家對應微信二維碼在公眾號上集中羅列,讓消費者選擇心儀品牌,與銷售人員對接;2月4日晚暫時停業(yè)的嘉里中心,也有24家店鋪采用線上銷售渠道,其中華為等19家商戶通過店鋪微信提供服務,全棉時代、悅詩風吟等5家則通過網上商城或小程序;地鐵萬科·杭行薈Mo-Mall也建立了微信群,不僅推送各類商品導購信息,還將不定時進行互動抽獎、發(fā)放福利等。
03
危機也連著轉機
實體零售加速數(shù)字化
不可否認,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實體零售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卻也是謀求轉型化被動為主動的一個時機。
零售行業(yè)資深專家厲玲近日在公開報道中表示,“從長遠來講,零售業(yè)需要反思,面對危機該如何做好應對。商品研發(fā)、物流配送以及家門口的到達、價格的控制等,還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就像2003年非典時期催生了淘寶、京東等一批線上零售一樣,這次疫情或將成為零售進化的“催化劑”。
如“龍湖天街”小程序目前已開放部分區(qū)域使用,后期將加速平臺建設的步伐;而發(fā)力會員化運營的杭州大廈,也將繼續(xù)完善數(shù)字化會員系統(tǒng),整合平臺資源,用數(shù)字化為商場服務賦能。
(來源:杭州日報 王莉莉 丁姿伊)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