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可以“買買買”,還是餐飲集聚中心、親子游戲中心、文化體驗中心——
傳統商場上演“變形記”
北京長安商場閉店改造后近日重新開張打造成“生活中心”、全國銷售額第一的商場SKP把新館建成“藝術實驗空間”、三四線城市商場紛紛開辟空間建起電影院……在網購對傳統百貨沖擊不斷加大的同時,不少商場探索轉型升級。購物“+餐飲”、“+兒童游樂場”、“+影院”、“+書店”、“+健身房”,曾經下滑的人氣又漸漸聚攏起來。
傳統商場為何進行這類改造?什么樣的購物場所最容易吸引客流?“新消費”背景下如何對接需求?春節(jié)前夕,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老舊百貨集中改造
位于北京復興路上的長安商場今年已走過30個年頭。2019年,長安商場啟動閉店調整,歷時8個月升級重張,轉型成為周邊社區(qū)居民提供多樣服務的“生活中心”,以“社區(qū)商業(yè)+奧萊商品”模式運營,經營業(yè)態(tài)中涉及社區(qū)服務功能的占到46%。
長安商場眼鏡店的張經理介紹,商場改造之后整個格局發(fā)生了變化,生活類、娛樂類的項目更多。“四樓新增了電影院,三樓新開了兒童樂園,吃飯的地方也多了,以前一樓只有必勝客,現在增加了肯德基和星巴克。”張經理說,“這邊設施更新之后,來逛街的人明顯增多。”
家住長安商場附近的劉女士周末陪女兒來長安商場新設的兒童樂園玩。劉女士表示,自己平時來長安商場主要是買衣服,服飾的種類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餐飲種類和玩樂項目有了明顯增加,尤其是兒童樂園,讓帶小孩的家長有了更多選擇。“我對商場改造最滿意的是一樓便民超市,以前和長安商場連為一體,早上十點才開門,現在獨立營業(yè),八九點就可以來超市購物,生活更方便了。”劉女士說。
RET睿意德聯合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yè)地產工作委員會發(fā)布的《中國購物中心數字化轉型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購物中心和百貨銷售額在整個零售行業(yè)中的比重接近20%。當前,購物中心行業(yè)正在進入存量時代,增長紅利逐步消失的同時,同質化競爭加劇,行業(yè)走向衰退與變革重生的分水嶺。在這種背景下,傳統商場進入改造升級高峰期,以期重新吸引消費者。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從需求端看,消費升級加速,消費者對消費方式、消費場所有新的要求;從供給端看,從網絡購物到直播購物,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加劇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老舊商場只有進行調整才能滿足新需求,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的業(yè)績表現。“很多實體店由于原來的購物環(huán)境、商品結構以及業(yè)態(tài)結構、業(yè)態(tài)配置本身并不能滿足當前消費變化新趨勢,所以通過閉店改造進行內裝修的調整、商品的重新定位,在競爭中抓住消費者的需求。”趙萍說,“其次,很多商場現有的裝修是多年前進行的,確實存在著老舊的問題,也到了進一步裝修和調整的一個階段。”趙萍認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都會是傳統商場集中改造轉型的時期。
從購物到一站式體驗
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腳步?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向集結購物、電影院、電玩城、運動區(qū)、咖啡書吧等多項娛樂設施于一身的一站式綜合體轉變,更加精準對接年輕人的需求。
比起購物,吃喝玩樂更吸引人,購物中心成約會熱門地——
“我一個月至少去三次購物中心,大多數時候是與男朋友一起約會吃飯。”北京姑娘小徐表示,她經常去北京朝陽大悅城,人多熱鬧,除了琳瑯滿目的服裝店外,還有很多餐館、小吃店、電影院等,可以和男朋友去逛逛。“冬天這么冷,我們也不愿意外出,約會就選擇去購物中心。”小徐說,“不僅可以看電影,還能吃飯逛街‘一條龍’,十分方便。”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傳統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