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菜籃子”絆倒
然而,人們聽到的被“菜籃子”絆倒的故事,實在太多了。
美團在低線城市布局的小象生鮮門店在今年第一季度基本關閉;京東的7FRESH目標要在未來三五年內開1000家店,如今只開了10幾家;永輝旗下超級物種因業(yè)績虧損被剝離上市公司....
互聯(lián)網買菜的生意雖然誘人,入場者眾多,一時熱鬧過后,能做好的畢竟不多。
今年6月份,叮咚買菜被爆“資金鏈鍛煉、大規(guī)模裁員”,雖然后來叮咚買菜否認了這個說法,并在隨后宣布完成B4和B5輪融資。目前其客單價在50元,目標要達到60元——相比樸樸超市或者每日優(yōu)鮮的高于80元的客單價依然很低。
每日優(yōu)鮮CEO徐正曾表示,消費者在線買菜關心的不外乎是配送速度、新鮮程度、價格優(yōu)惠。因此需要做到送貨快、品質好,超市買得到你也能送得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旁邊建一個倉。
當然,前置倉作為一個獨立的運營單元,只有密度達到一定規(guī)模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
自2015年起,每日優(yōu)鮮就大舉投入前置倉建設。目前已在全國20座城市擁有1500個前置倉。
像是一場競賽,在線下不斷開出前置倉的還有叮咚買菜,目前已經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地開出了435個倉。
在倉的密度無法形成規(guī)模效應前,必然無法攤薄各項成本,那么它們對資本的依賴便是無盡的。
互聯(lián)網買菜這波燒錢的力度,相比于此前的“網約車大戰(zhàn)”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燒錢補貼的背后,是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的趨勢,而買菜的生意,似乎是最佳流量入口了。
永不消失的菜場
為什么前赴后繼的巨頭或創(chuàng)業(yè)者們許多都無法玩轉買菜這門“小生意”?
洛平菜場的場長黃義松將原因歸結為“成本太高”,以及無法避免的高損耗。
生鮮的核心就在于一個“鮮”字,難保存,易變質、高損耗——任何一個都能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
在這方面,傳統(tǒng)菜場也自有其優(yōu)勢。傳統(tǒng)菜場的攤主一般是夫妻老婆店,全天無休,甚至“全年無休”。老婆白天12小時都在菜場賣菜,老公晚上小批量進貨。價格隨著銷售情況靈活改變,可以實現當天賣完,相比大賣場或前置倉大批量進貨,損耗降到了最低。
人們在菜場買菜,眼里所見的“新鮮”與手機屏幕上看到的圖片,還隔著無數細節(jié)。
由于生鮮產品對于新鮮的要求,這事實上是一門十分精細的生意。個體經營戶守著自己的攤子,空了就會拾掇拾掇菜,淋淋水;對于河鮮來說,冬天半夜起來要加熱水,夏天晚上要加冰.....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傳統(tǒng)菜場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同時還存在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間。餓了么以平臺的思路,為傳統(tǒng)菜場帶去它們欠缺的供應鏈、配送、流量等各種工具和服務。

從餓了么APP買菜入口進入,除了“快猴買菜”“噠令買菜”等菜場生鮮小店,還能看到菜老包等菜場代運營品牌。上線餓了么后,菜老包一年時間的線上交易額達到1億元。
據悉,口碑餓了么買菜業(yè)務已在全國200個重點城市鋪開,并將快速推進500城。口碑餓了么數據顯示,2018年餓了么平臺上生鮮商戶數增量超100%,2019年一季度生鮮活躍用戶訂單量超過了去年全年。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生鮮線上用戶是年輕人。
線上菜場蓬勃發(fā)展的同時,傳統(tǒng)菜場也在展開風生水起的數字化升級;蛟S,唯一關鍵的改變是,人們可以在菜場打烊或者偶爾犯懶的時候,多了一個在手機上買菜的選擇。
。▉碓矗何⑿殴娞“新零售智庫”,作者章航英)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菜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