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覆蓋面積廣、客群廣闊。
訂單上顯示定位在廣州、重慶、上海的等一線/新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也會進行購買,大家對于這種形式都十分好奇,很多訂單都是視頻粉絲購買嘗鮮。
但目前的“罐罐咖啡”也好,“袋裝濃縮”也罷,仍存在著以下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同質(zhì)化問題。罐罐咖啡在技術難度上并不高,目前市面上的“全國包郵”類咖啡又尚未形成品牌護城河,這種形式十分容易被模仿,難免會有魚目混珠的現(xiàn)象,拿次品豆子制作此類短?Х,從而擾亂市場秩序。
其次宣傳又是另一難題。走線上渠道,宣發(fā)是重中之重,怎樣把自家品牌名號打響,提升品牌認知度,做到線上線下聯(lián)動,也是“包郵咖啡”成名路上需要邁過的一道坎。
最后,罐裝咖啡是否能達到規(guī)定保質(zhì)期,質(zhì)檢證件問題又怎樣去解決,也需要商家重視。
03
創(chuàng)新模式還是韭菜項目
縣城發(fā)芽,能否在全國開花結果?
下沉市場咖啡店,今年分外擁擠。
一位縣城用戶在小紅書上分享:她所在的縣城新了一家瑞幸,春節(jié)檔期,開業(yè)三天,每天平均訂單量 500+,第一天單量更是達到了 900+。
有記者采訪廣西某四線城市的星巴克門店,春節(jié)期間,門店訂單量從平時的100單增加到了200~300單,單日營業(yè)額接近2萬元。
“不要看不起小縣城的消費。”是今年市場的主旋律。
小縣城有什么?有超大的人口基數(shù),廣闊的市場面積,低廉的租金及用工成本,以及超低的咖啡滲透率。
小縣城里沒有什么?沒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選擇,沒有星巴克、Costa、M Stand、MANNER可供選擇,要么速溶咖啡、瓶裝咖啡,要么自己來一杯手沖,但手沖又需要高昂的學習成本、足夠多的時間。
最后,小縣城消費者選擇的結果就是,沒有選擇。小縣城里,有閑有錢,能坐下來吃口蛋糕、喝口咖啡的人,太多了。
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讓下沉咖啡市場看起來一片藍海,但其中已經(jīng)開始暗潮涌動,瑞幸、挪瓦、幸運咖等知名咖啡品牌,有著強大的根基依托,有自身品牌知名度,也都瞄準了這塊肥肉,強勢發(fā)力。
在縣城中孕育發(fā)芽的這類“全國包郵咖啡”,能否將目標客群和這類品牌區(qū)別開來。
對于一線城市的客群來講,周邊本就有更多的優(yōu)質(zhì)選擇,當這陣噱頭過后,當一線地區(qū)的用戶“嘗鮮”過后,周邊縣城的消費能否支撐起來?縣城市場教育程度究竟如何?這種創(chuàng)新嘗試能否在縣城站穩(wěn)腳跟,同這些大品牌分一杯羹?
這些都是“罐罐咖啡”在之后需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這類“全國包郵咖啡”會演變成一種新型的加盟“割韭菜”的方式,看似一片藍海,但前路注定荊棘叢生。
來源:餐企老板內(nèi)參 余從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