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表示,新東方老師談吐幽默,直播時可以分享各種各樣的知識。換句話說,新東方打的主意,是走出差異化的知識直播風格。從現場來看,老師轉行做主播,畫風確實不太一樣。俞敏洪介紹商品時,很少聚焦于商品本身,而是將更多的解說放在農產品產地,俞敏洪會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地圖,詳細介紹產地的地理、歷史、文化知識以及自己相關的見聞。

俞敏洪介紹產地知識
老師們也是風格各異,直播過程中時不時冒出幾個英語單詞——“3J車厘子的J,其實是英語Jumbo,巨大的,特大的意思”、“現在在國外,木耳直接說wood ear 或者tree ear都是可以的”、“orange,咱是英語老師,要說標準”……另一方面,老師天然就有成為社交關系鏈中心的潛質,新東方過去積累的學生和家長資源,都可以通過老師,轉化為消費者。
至于選擇農產品——如果我們逆向思維來分析,俞敏洪即使不賣農產品,選擇余地也并不多。他和羅永浩、李佳琦等粉絲群體的屬性是不同的,老羅賣3C數碼,李佳琦賣美妝,但俞敏洪很難有像他們這樣的強勢品類。今年雙11當天,俞敏洪在自己的直播間開播,小黃車掛上了四六級真題、考研全程班、新概念英語等圖書鏈接,但最后只拿到了11.3萬的成交,圖書作為最早被電商化的品類,在價格和銷量上都很能再有突破。
03
賣農產品還趕得上風口嗎?
一腳踏入直播帶貨的新東方,借由俞敏洪的名氣打開了聲量。
創(chuàng)始人下場,意味著樹立了一個自帶流量的個人IP。從這一點上,俞敏洪小人物逆襲、三次高考進入北大的豐富經歷,加上二十多年在各大高校學府開設講座、演講的影響力,確實給新東方直播帶貨,提供了強力的支持——這或許也是選擇助農直播的原因之一,從教育跨界到助農,于人設上也更易被外界接受。但是直播帶貨不是只有“人”,還需要“貨”。
在貨品運營上,新東方顯然還很稚嫩。首場直播結束,消費者普遍的聲音是商品價格不低,俞敏洪打出了品質牌,解釋說“我們不是選擇最便宜的農產品,而是最好、最有品質的。”但很難掩飾其目前供給池不深的問題,「電商在線」留意到,價格高的原因,是商品多是禮盒裝,鮮有散裝,所以消費者很難拿到日常消費的價格。

商品以禮盒居多
此前,新東方在線CEO孫東旭透露,在新東方宣布進軍農業(yè)領域后,有上千家全國各地的農業(yè)企業(yè)和新農人主動聯(lián)系。而從各大招聘網站上看,新東方一直在招聘農產品品牌總監(jiān)等崗位,種種跡象表明,目前新東方的確還處于組建團隊、拓寬選品池的階段。據騰訊《深網》報道,“為了這次直播,前期新東方接觸了1000多家企業(yè)和產品,這次商品的發(fā)貨主要還是企業(yè)自身發(fā)貨和售后。”
由企業(yè)自行發(fā)貨和售后,挑戰(zhàn)在于品控。農產品作為非標品,其運輸損耗本就高于其他品類,對倉儲、物流也有更高要求。
今年5月,羅永浩在直播帶貨中,向觀眾推薦了花點時間520玫瑰禮盒,但在520當天,不少用戶反映收到的鮮花有質量問題,很多鮮花已經不再新鮮,花瓣出現打蔫和腐爛的情況。最終,羅永浩團隊是按原價再額外補償一份現金的方案解決,賠償金額達到人民幣一百多萬。羅永浩的前車之鑒在前,俞敏洪售賣的農產品也同樣是易踩雷的品類,不得不警惕。

對于新東方而言,盡管有俞敏洪的人氣加持,直播帶貨依然是個需要不斷摸索的新領域。更何況東方甄選面向的農產品,又是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從叮咚買菜、每日優(yōu)鮮等生鮮電商,多多買菜、美團優(yōu)選等社區(qū)團購,到盒馬、山姆等大連鎖商超,如何拿到消費者有限的生鮮水果份額,或許還是要從差異化的選品入手。
俞敏洪即將60歲了,他不想認輸。
在上個月新東方成立的28周年上,他在內部信中寫道:“在這次變化(雙減)之前,我已經做好了60歲退隱的打算,悠游江湖,瀟灑余生。我打算把自己變成大半個徐霞客。但是,今天的我真的是需要從頭再來,可能要和大家一起再奮斗幾年,甚至十年、十幾年。”
如何重塑新東方?俞敏洪選擇了一個新的開局,但能不能走出下一個羅永浩,或許還要等時間來證明。
來源:電商在線 王亞琪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賣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