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中國制造會怎么樣?
幾年前,日本曾拍攝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短片,名為《離開中國制造會怎么樣》。
記者來到了一個男人家中,打算做一場“搬走家里中國制造的商品”的試驗。
結(jié)果無論是冰箱、空調(diào)這樣的大家電,還是衣物、鞋子、雜貨,甚至連燈泡里的電容器,都是中國生產(chǎn)。
經(jīng)過盤點,這個男人的家里竟然有619件中國制造商品。這些東西被一一搬開后,男人的家也被搬空了。
最后,男人脫下上身那件中國制造的T恤,無奈地喊道:“這簡直是屈辱。”
這個視頻足以說明中國工廠的強大。中國工廠生產(chǎn)的商品已經(jīng)縈繞在全球人民的周圍,像毛細血管一樣植入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人離得開中國制造。
而且,中國已經(jīng)連續(xù)10年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中國制造業(yè)增加值達26.9萬億元,占全球比重達28.1%。
然而最近幾年,人們發(fā)覺中國的制造業(yè)工廠似乎越來越不好過了——勞動力流失、東南亞工廠加入競爭、工廠外遷、破產(chǎn)、倒閉……
就拿知名印刷企業(yè)星光集團來說吧,作為一家創(chuàng)立50年的老牌企業(yè),其客戶都非常知名,包括微軟、惠普、飛利浦、美泰等。
然而近年其營收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2018財年,深圳星光的凈利潤為764.2萬港元;2019財年,則是凈虧損3218.8萬港元;2020財年上半年勉強扭虧,凈利潤只有6.3萬港元。
如今的星光集團,不得不將深圳工廠出售,進行產(chǎn)能外遷、員工遣散。
星光集團的落寞,是無數(shù)失意的中國工廠的縮影。
中國工廠怎么了?
中國工廠的憂與痛
首先,因為常年進行生產(chǎn)、加工和組裝這種平常的工作,沒有自己的品牌,中國工廠的利潤空間一直不大,毛利較低。
就比如說售價高達8499元的iPhone12 Pro,分給各方的利潤差距是巨大的。作為設計和品牌方的蘋果公司,凈利潤率是21.24%。而負責生產(chǎn)加工的富士康,凈利潤率卻僅有1.62%。
也就是說,廠妹辛辛苦苦熬了一晚上擰的螺絲,可能還不如人家設計師隨手畫的一筆來得值錢。但這卻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你沒有自主品牌,就是會在商業(yè)市場上缺少話語權。
其次,中國工廠往往面臨著周期長、高庫存的現(xiàn)狀,往往導致因為無法滿足消費者而陷入滯銷的境地。
在傳統(tǒng)渠道里,一件商品從生產(chǎn)到擺在貨架上往往需要經(jīng)過工廠-經(jīng)銷商-超市這么一個流程,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么長的流程使得商品層層加價,性價比也變低。
而且消費者的需求一天一個樣,造成“爆款暢銷,冷門款滯銷”的情況。最后那些賣不出去的商品,還得運回工廠,由此導致工廠庫存的積壓。
就拿家電代工廠龍頭新寶股份來說,它的庫存量就占了生產(chǎn)量的10%。
那些積壓的庫存一般還能怎么辦呢?只能銷毀。這又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再者,現(xiàn)在無論是品牌商還是網(wǎng)店,都更傾向于用小訂單、多款式的方式去攻占市場。而傳統(tǒng)工廠普遍習慣了規(guī);a(chǎn),缺乏小訂單的應對能力。
比如Zara,單次訂單由原來的1-2萬件減少到千件。它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去快速響應市場。這個時候,一些習慣批量化生產(chǎn)的傳統(tǒng)工廠是不是只能眼睜睜看著客戶流失?
中國工廠的煩惱,是多年留下來的痼疾。
那中國工廠要如何自救?
C2M有多神奇?
大家都知道,中國工廠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然而你讓他們?nèi)ゾ下開零售店,無論是租金成本還是品牌辨識度都是難題。你讓他們?nèi)ラ_網(wǎng)店,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營銷和運營。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C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