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新零售頻道 >> 正文
“他們”不只是網紅操盤手

  平日里,你都是在哪個平臺看直播賣貨?

  無論是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巨頭,還是以微博、微信為首的社交平臺,或是以快手、抖音、B站、小紅書為主的內容平臺,都覺得直播電商和自己的原有業(yè)務有點關系,不能坐視不理。

  于是,打開上述任一個App,消費者總能找到海量網紅主播的直播內容。

  事實上,除了平臺外,MCN機構是這些直播內容背后的另一大組織者。

  上海財經大學電商專家崔麗麗教授認為,目前MCN機構的類型主要有三大類:靠廣告植入變現(xiàn)的內容制作者,靠商品銷售變現(xiàn)的帶貨主播,靠演出和版權變現(xiàn)的網絡藝人。

  這一次直播熱,不僅帶“飛”了電商方向的MCN機構,也讓內容類MCN機構和藝人類MCN機構看到了人氣變現(xiàn)的新方式。

  “后者只要人設走得好,在現(xiàn)場互動、產品介紹等直播技巧方面多做功課,補足商品和行業(yè)供應鏈的短板后,很容易追上來。”崔麗麗預計,MCN行業(yè)很快就會有監(jiān)管入場,未來3年內,行業(yè)會出現(xiàn)穩(wěn)定的格局。

  處在風口中的MCN機構,迎來了轉型變革的好機會——專注于平臺精細化運營,根據自己的擅長能力找準定位,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風口上,MCN機構的煩惱

  在中國,MCN機構幫助網絡內容創(chuàng)作者解決推廣和變現(xiàn)問題,還開放自身資源,為網紅提供生產支持和賬號代運營等服務。

  它們相當于網紅主播的經濟公司,例如,李佳琦背后的“美One”,支撐著薇婭的“謙尋”,張大奕的“如涵”,等等。

  雖然MCN機構默默地躲在主播的背后,卻是人、貨、場的樞紐,對接用戶、主播、商家與平臺。

  多家券商機構認為,在電商帶貨產業(yè)鏈中,MCN機構會收獲較大紅利。東吳證券的數(shù)據顯示,不同平臺上MCN及主播的傭金很可觀,例如,抖音大于75%、快手75%、淘寶70%。

  目前,各大平臺陸續(xù)推出了MCN機構的招募計劃,吸引優(yōu)質的MCN機構入駐。在“風口”面前,電商業(yè)態(tài)下的直播MCN機構會迎來新的爆發(fā)期嗎?

  一方面,直播平臺的數(shù)量增加,為MCN機構帶來更多機會,尤其是對準備進入的、新晉的,以及處于初創(chuàng)發(fā)展期的MCN機構來說,是一個獲得機會的窗口期。

  另一方面,直播平臺越來越多,對于中小MCN機構而言,煩惱也隨之而來:帶貨內容千篇一律、紅人流量被其他平臺分散、平臺內容投放不精確等。

  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蘇京春認為,消費者每天有限的時間不可能分配給多個直播平臺,只能是多選一。平臺多了反而會打破原有的消費習慣,分散消費群體。

  這些結果,不僅對MCN變現(xiàn)模式、能力、穩(wěn)定性提出了挑戰(zhàn),還對MCN機構的存續(xù)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個平臺會有主流客群的差別,選擇錯誤平臺會對打造網紅有負面影響。”崔麗麗認為,隨著直播平臺變多,網紅主播的個性也日益豐富,MCN機構面臨著“N對N的匹配”難題,即如何把產品對應到網紅主播,再把網紅主播匹配到平臺。

  下半場,MCN機構回歸本色

  應對上述難題,如涵控股交出的解決方案是,精耕細作、發(fā)展平臺。

  事實上,這也是不少MCN機構選擇的發(fā)展方向,據招商證券發(fā)布的分析報告指出:

  隨著MCN整合供應鏈能力持續(xù)升級,MCN有望打造成直播電商的“品牌孵化基地”,MCN機構以“人”為主的網紅經濟模式有望向“服務”回歸。

  “以技術和運營為驅動力,如涵想做的是時尚品牌的共創(chuàng)平臺。”如涵公關部負責人劉小榮表示,從2019年7月到現(xiàn)在,如涵的供應鏈已經單獨作為一塊業(yè)務在運營。

  過去,如涵的供應鏈只服務于紅人,現(xiàn)在還服務著線上線下的品牌,以及一些網紅主播的個人品牌。

  據介紹,在平臺服務方面,如涵主要推出了Layer Cake和Deep Fashion兩款產品。

  Layer Cake相當于數(shù)字化供應鏈,如涵所有賣出的產品和直播產品,都會在這個系統(tǒng)里有明顯的數(shù)據標識,比如在庫、出庫、預售、賣出。

  “直播過程中,如果有一件短袖襯衣一下子有幾千件訂單,我們會及時反饋給上游工廠。”劉小榮舉例說,“當短袖還在直播間被介紹時,布料已經采購完成,送到印染廠去了。最快3天,就能將3000多件短袖襯衣送到用戶的手上。”

  她表示,前期在做自營店鋪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批原料、工廠資源以及運輸能力。這些供應鏈團隊有5年以上的經驗,對突發(fā)性的事件有預案。

  除了旗下網紅的自創(chuàng)品牌,如涵已經將這個供應鏈團隊開放給第三方服裝品牌,比如美特斯邦威、森馬。

  Deep Fashion則是網紅產品預測機;谟脩魯(shù)據和爆款單品圖片的數(shù)據庫,算法團隊把網絡上歷年時尚博主的街拍圖片匯集起來,放到系統(tǒng)里,幫助品牌對款式和設計進行分析和預測。

  “像是今年比較火的小雛菊,也是有預測的。”劉小榮說,張大奕的一款雛菊系列裙子一上新賣了9萬件,就是基于前端的數(shù)據分析。

  蘇京春指出,MCN的變現(xiàn)能力在于KOL,但這只是表象。消費者的認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KOL的認可,二是對產品的認可。所謂“帶貨”,“帶”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貨”才是實現(xiàn)“驚險一躍”的關鍵點。

  另一家獲得融資的構美也透露,流量端、供應鏈端的拓展和人貨匹配平臺的研發(fā),是未來發(fā)展的重點。融資將主要用于平臺建設、新主播孵化簽約以及供應鏈品牌端整合。

  從多家電商MCN機構的動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已經將行業(yè)競爭推進到了新的層面——網紅經濟不可持續(xù),幫助品牌和主播打造低價高質的定制化商品,提供個性化服務,才是MCN的出路。

  回顧MCN走過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從最初的打造網紅和自營品牌,到集內容打造、品牌招商、選品支持、直播運營于一身的網紅運營平臺,再到如今基于數(shù)據和技術,為第三方網紅店鋪和品牌提供定制商品和供應鏈支持,MCN機構將進入3.0版本的發(fā)展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從業(yè)績來看,目前頭部MCN機構們仍處在“高營收、低利潤”的狀態(tài)。

  引力傳媒2019年三季報顯示,其營業(yè)收入為20.34億元,凈利潤為6118.31萬元,凈利率僅有3.0%;如涵控股2020財年第三季度凈收入約4.8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2100萬元,凈利潤率約4.4%。

  資本喜歡會講故事的企業(yè),然而,MCN要活下去就需要思考一系列問題:

  新業(yè)務應當在什么樣的場景中展開?目標客戶群體的痛點是什么?疫情過去后,當線下實體店的生意恢復,甚至因為報復性消費而引發(fā)線下生意的爆發(fā),電商生意該怎么做?這一次是直播,下一次的機會點又在哪里?

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網紅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REDSH.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