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新零售頻道 >> 正文
雙11數字造不造假是次要,張勇先得保住飯碗

  就像港口的吞吐量之于工業(yè)時代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經濟的晴雨表來看待,“雙十一”的繁榮也許可以打破些許關乎時下經濟疲軟以致無人消費的焦慮。

  每年都有指控阿里在“雙十一”的數字上面造假的猜疑出現,但是其實這是缺乏運作企業(yè)經驗的表現,因為像是阿里這種構造精密的龐大機器,控制銷售數字本來就是它的經營義務之一。

  去年我就說過,張勇需要考慮的是怎么限制“雙十一”的GMV不要沖得太快,以免把自己以后的飯碗給砸了:

  看到不少人質疑屢創(chuàng)新高的交易額太夸張了,橫豎都是阿里在上海的活動場館里立張屏幕在上面跳數字,又沒有第三方可以監(jiān)督,那豈不是阿里可以隨心所欲的編數字,怎么高怎么說?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值得討論的話題,就像在淘寶的前五年甚至前十年,總是不乏懷疑電商的聲音言之鑿鑿——都是馬云忽悠出來的、根本沒那么多人在網上買東西、淘寶流通的全是假貨等等——但是到了今天,當在線下單已經滲透到幾乎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里之后,當電子商務占到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超過十個百分點之后,一切的唱空都煙消云散了。

  但我要說的,其實是一個相反的邏輯和事實——可能很多人會為此感到詫異——那就是盡管阿里控制不了具體的交易數字,但它通過宏觀的流量調控——控制資源投放的蓄水池——其實存在遏制總成交額的行為。

  就像在上市企業(yè)的經營層面,控制營收和利潤是一個基本常識,你需要設計一個長遠的增長結構,而不是急于把明年的錢在今年就賺了,這樣有助于資本市場的理解和預期,所以比如騰訊這樣的公司會在發(fā)行游戲項目上盡可能的拉長節(jié)奏——經常被罵無盡的內測——既是為了確保不會發(fā)生左右互搏的情況,也是要規(guī)劃細水長流的程序,不至于竭澤而漁。

  阿里當然希望每年“雙十一”的GMV都能創(chuàng)下新高,但是如若高上太多了,那么一切的利好都會轉瞬變成不利,因為憑空生出的危機就是:今年要是搞出一個3000億,那么明年怎么辦?是不是真的要把張勇同志架進火坑里?

  顯然,聰明人知道該怎么做。

  但是把這種判斷抽象出來,則會沖擊很多人的邏輯:什么,你說阿里不但不會在在“雙十一”的數字上作假,反而還會壓低它?我不信,你騙人!

  或者說,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會規(guī)劃自己的財務增長節(jié)奏,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都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基于一套繁雜公式和資本考量綜合計算出來的數字,既能滿足體量上漲的預期,又為未來保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是的,很多時候是能一次性把后面十年的錢全都掙了,但是“可以,沒必要”。

  每年的“雙十一”,阿里是設有買量/放量的操作團隊的,如同“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兌水”的道理,把全站的交易額精確控制在一個自己想要的曲線上面,這是最簡單的ROI算法,如果內部設了25%的同比增長,但是過了中期發(fā)現沖勁不夠,那就按照比值加買流量,直到把缺口補足。

  甚至包括天貓上的每一戶商家,都是可以把自己當天的銷售額控制在計劃上面的,我記得有一年小米在“雙十一”的最后一個小時銷售額可能要被友商超過,馬上臨時放了一批滿減券出來,然后成功保住了第一,這也不是什么秘密。

  你要知道的是,GMV是和營收/利潤正相關的,GMV可以注水,但是營收/利潤是沒法憑空變出來的,如果某個平臺的GMV上漲是“制造”出來的,然而同時營收/利潤仍在同比上漲,那么這家公司里怕是有人學會了煉金術。

  那么,既然“雙十一”的數字可以如同水閥那樣精確控制,它是否就缺少了如實反饋某種消費指數的功能?

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雙11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REDSH.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