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凌晨,路透社最早透露了一則消息,稱亞馬遜計劃在7月中旬前關閉其在中國國內電商業(yè)務,以及“亞馬遜預計將在未來90天內關閉物流中心,并逐步減少對中國內銷商戶的支持。”
此后,亞馬遜中國的一則聲明做出了官方回應,但并未明確回復中國電商業(yè)務是否全部關閉;貞Q,“亞馬遜將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我們將繼續(xù)投入并大力推動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云計算等各項業(yè)務。”
也就是說,中國消費者將無法購買第三方賣家商品和服務,但依然可以通過亞馬遜中國APP獲取“海外購”商品。
一個市值萬億,占據美國電商市場半壁江山的零售巨頭,雖然在全球其他市場呼風喚雨,但在中國市場卻始終沒法體現應有的市場份額。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亞馬遜在2018年以47%的份額保持著其在美國電商市場的主導地位,排在他后面的eBay、沃爾瑪,僅有6.1%和4.6%。
2004年,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NASDAQ: AMZN)100%收購卓越有限公司。這次交易價值約為7,500 萬美元,涉及約7200萬美元現金以及員工期權。在符合成交條件的情況下,并購預計將于2004年第三季度完成。
卓越相關人士稱,亞馬遜暫時不會介入卓越網管理。卓越網原管理團隊照常負責商城的日常運營,亞馬遜可能會考慮增派部分員工協助卓越工作。
卓越網于2000年1月由金山軟件股份公司分拆,國內頂尖IT企業(yè)金山公司及聯想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組建,2003年9月引入國際著名投資機構老虎基金成為第三大股東。卓越網發(fā)布于2000年5月,主營音像、圖書、軟件、游戲、禮品等流行時尚文化產品。卓越網誕生以來,憑借獨創(chuàng)的“精選品種、全場庫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長為國內最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電子商務網站,贏得了超過520萬注冊用戶的衷心支持,發(fā)展成為中國訪問量最大、營業(yè)額最高的零售網站。
亞馬遜,7500萬美元從雷軍手中收購了當時的卓越網,其后一路擴張,占據了中國電商B2C市場的絕對份額。2008年,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達到15.4%。當時淘寶、京東尚未成氣候。但此后,亞馬遜在中國的本土化卻并不順利,不僅在市場份額逐步萎縮,并且錯過了移動電商的浪潮,被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國內電商平臺甩在身后。如今,亞馬遜電商業(yè)務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天貓和京東等擠壓得只剩0.7%。
4月18日上午11時,亞馬遜中國區(qū)召集各部門員工開會,簡短的會議中,公司對所有員工的辛勤勞動和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并正式宣布了公司將進行業(yè)務調整和裁員的消息。隨后,亞馬遜官方宣布了業(yè)務收縮的消息,稱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將繼續(xù)投入并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云計算等各項業(yè)務在中國的穩(wěn)健發(fā)展。
“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貝索斯曾總結在中國市場失敗的原因。
難道真的是“外企中國魔咒”,讓我們來分析下這些巨頭的中國失敗原因,也許會給我們中國企業(yè)實現真正的國際化以啟示。
谷歌離開中國真相,輕視?百度?回歸?
2018年8月25日,距谷歌搜索退出中國市場八周年,前谷歌大中華區(qū)總裁李開復發(fā)表文章,道出了谷歌2010年退出中國市場的真相。
李開復在文章中指出,谷歌的硅谷總部不了解中國用戶的搜索習慣,也不愿意為產品的本地化做出戰(zhàn)略調整。“谷歌中國是全球最著名互聯網企業(yè)的分公司,具有很大的品牌優(yōu)勢。但是在調整產品形態(tài)以適合中國用戶這方面,我們和硅谷總部的從屬關系成了絆腳石。”
李開復認為,中美兩國網民對搜索引擎的使用習慣存在巨大差異。美國人把搜索引擎當作黃頁,只查看排名靠前的那幾個詞條,用戶點擊其中一個詞條,就離開了搜索結果頁面; 而中國人把搜索引擎當作“購物商城”,喜歡逐一查看頁面顯示的所有內容,當用戶點擊一個搜索結果后,仍希望保留搜索引擎主頁面。
“用戶在態(tài)度上和使用習慣上的這些根本性差異,理應促使公司針對中國用戶的特定需求調整產品。于是我建議谷歌在中國破例效仿百度調整產品,每次點擊都打開一個新窗口。但是核心產品的改變,需要在公司總部經過冗長的審核流程,因為增加出來的代碼‘分支’會增加維護的難度。”
“谷歌和其他的硅谷公司竭力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它們相信硅谷總部打造的經典產品完全適用于全球的任何用戶。我為此力爭數月才獲得調整產品的認可。在此期間,百度已經用其更加本地化的產品贏得了更多用戶。”
自從谷歌退出中國后,除了中國政府外,百度作為谷歌在華的頭號競爭對手,這些年來一直為谷歌的出走蒙受著不白之冤。李開復也在這篇文章中為百度背書。他坦言,百度創(chuàng)始人李彥宏的硅谷從業(yè)經驗,他設計制作搜索引擎產品的專長,以及對網站堅持不懈的本土化優(yōu)化,是百度能夠戰(zhàn)勝谷歌的重要原因。而西方分析師只會將其成功視為依賴政府保護的結果,卻看不到其中蘊含的世界級創(chuàng)新。
李開復表示,“總部一直拒絕過多代碼‘分支’,我們發(fā)展每一項新功能,都要與總部打一場硬仗,這讓我們動作遲緩,也讓我們精疲力竭。許多谷歌中國的員工厭倦了和總公司的斗爭,沮喪地離開了。”
谷歌在中國的失敗,除了不了解中國用戶的產品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美國企業(yè)對華一貫的傲慢態(tài)度。李開復說,“美國公司把中國企業(yè)當作一排排等待它們征服的對手, 等待著把這些企業(yè)從市場的‘生死簿’中一個個勾選掉。他們不投入資源, 沒有耐性,也不給中國團隊自由,讓團隊沒辦法和中國頂尖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是全球頂尖的創(chuàng)業(yè)者)競爭。”
當然,其實谷歌只是在搜索業(yè)務上退出了中國市場,但其在華業(yè)務已經得到了快速的增長。
谷歌去年在大中華區(qū)(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的收入增長了60%以上,達到30多億美元。這是此前從未報道過的強勁增長。
報道稱,字節(jié)跳動是谷歌去年最大的中國客戶之一。該公司去年在谷歌海外廣告上支出了3億多美元,通過美國、印度和其地方的谷歌搜索結果中出現TikTok(抖音海外版),在全球推廣這個短視頻應用。
阿里巴巴也是谷歌的一大廣告主,其在谷歌上為支付寶和云計算業(yè)務投入了大量資金。
據外媒Slashleaks報道稱,谷歌安卓官方推特發(fā)文稱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對包括華為中興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收費。如果安卓系統(tǒng)收費,那中國的手機廠商一年至多就要向谷歌支付196.4億美元服務費(約1363億人民幣)。而且這還只是還只是2017年的數據,2018年以華米OV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出貨量還在迅速增長中,所以這個數字只會更大而不會更小。
真相是,谷歌其實一直以各種翻越的模式在我們身邊,提供這個服務,而且科技界一直在流傳著谷歌重返中國的秘密計劃。2018年以來,谷歌在中國一直非;钴S,設立辦公室,進行重大投資,推出微信小程序,并在與騰訊達成交易后宣布交易結果,很明顯谷歌與騰訊似乎正在合作,至少合作范圍在谷歌涉及中國市場的方方面面。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