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或將影響線下商業(yè)會員體系格局
線下商業(yè)會員體系本就是各家布局重點,旅游領域的攜程去哪兒、打車領域的滴滴、布局O2O的口碑等等實際上早已建立自身會員體系,但總的來看,都只是聚焦在某些垂類領域,受制于各自業(yè)務能力與邊界的局限,并沒有掀起很大的波瀾,但美團點評若入局,則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美團在千團大戰(zhàn)中能夠后發(fā)先至,后又與點評合并,成為了O2O絕對的巨頭。積累下的技術經驗和用戶體量無出其右。美團點評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餐飲外賣交易63.9億筆,日均1750萬筆;國內酒店預訂間夜量達2.84億,預估再次超越攜程。
美團點評的會員體系將打通兩點,第一是用戶在內部的留存與轉化,第二是外部騰訊資源的再整合,另外在主營業(yè)務上與阿里不構成沖突,有可行性。
美團點評獲客渠道廣,但缺乏用戶在其體系內轉化的有力推手。美團點評服務涵蓋餐飲、外賣、打車、共享單車、酒旅、電影等200多個品類。美團點評一旦用會員打通各業(yè)務,使得各高頻業(yè)務能夠作為拉新手段讓會員關注到并嘗試其它低頻業(yè)務。精細化運營下,用戶能夠享受到更多權益,美團點評也能更好地做大并盈利。
美團點評缺乏、短期也不可能涉及泛文娛業(yè)務,但此次推出會員正好成為其結盟手段。京東沒有視頻服務,便與愛奇藝合作。美團點評背后有騰訊的投資和合作,美團外賣和大眾點評在微信上有長期入口。騰訊視頻與亞馬遜合作推出了299元/年的雙會員,與自家的美團點評也可以合作。借此機會,美團點評和騰訊可以深化合作,進一步獲得資金、流量等更多的支持。
美團點評會員的對手并不完全是阿里88VIP會員,它們的業(yè)務并不完全沖突。阿里主攻電子商務,美團點評主攻線下O2O。阿里的口碑和餓了么的優(yōu)惠暫時壓制了美團點評的盈利空間,但是份額卻是美團點評獨大,且88VIP沒有口碑相關權益。就會員權益覆蓋來說,兩家的會員同時訂閱不會沖突。
88VIP和美團點評會員線上線下各據一方,即將確立的雙雄會員格局
電商有阿里VIP、京東Plus會員,交通有各類火車票搶票鉑金會員、飛常準金卡會員,旅游有攜程超級會員、同程周邊游、白鯨會員,電影票主要是各影院自己的優(yōu)惠卡。眾多紛雜的會員中,不少集中于某一行業(yè),權益較少,對應的用戶量也少,邊界限制下難以做大。
會員制有排他的特點,當用戶為某公司出了一筆會員費后,出于經濟考量,往往會在該公司內部利用好所有權益,而不會再去購買相似權益的別家會員。而阿里巴巴和美團點評業(yè)務覆蓋線上線下幾乎全部場景,二雄會員就能滿足大部分需求了,馬太效應下,其它會員難以做到這么豐富的權益。
實體經濟比虛擬經濟更具穩(wěn)定性。實體經濟是成熟的產業(yè),工廠、機器升級、搬遷難度都大,流程、標準輕易不可撼動這也是在虛擬經濟的優(yōu)酷土豆從老大下滑到第三,音樂行業(yè)至今無人統(tǒng)一版權的同時,實體經濟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多年稱霸、O2O的美團點評甚至一段時間沒有競爭對手的原因。憑借積累下的客戶關系和成熟技術,其它虛擬經濟公司想要奇襲困難重重。
互聯(lián)網+實體經濟的會員制,說到底拼的是資源整合能力。小公司注定難敵大公司,馬太效應仍會發(fā)生。未來可以預見,阿里和美團點評雙雄錯位競爭,共同稱霸“互聯(lián)網+實體經濟”會員體系,而美團點評會員的推出將會加速推進這個時代的到來。
來源: 首席發(fā)言者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會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