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xiàn)盈利的增長,良品鋪子投入的促銷費用越來越多。2016-2019年,良品鋪子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52億元、10.55億元、12.4億元和15.81億元,其中促銷費用分別為2.31億元、3.18億元、3.4億元和6.25億元,2017-2019年分別增長了37.66%、6.92%和83.82%,增幅遠超凈利潤。2020年上半年,良品鋪子的促銷費用為2.92億元,但仍未能挽回凈利潤的負增長。
高投入并沒有換回高產(chǎn)出,這是否與線下收入不斷下滑有關呢?2016-2019年,良品鋪子線下占比都在50%以上但不斷下降,2020年上半年線下收入占比首次跌破五成。此外,作為公司主要客戶的加盟商在良品鋪子上市前后陸續(xù)注銷。
加盟商大量消失
線上、線下渠道都是良品鋪子重要的收入來源,兩者占比雖有交替但相差并不大。2016-2019年,公司線下渠道收入占比為66.31%、57.79%、54.48%和51.42%,2020年上半年占比雖不足一半但也有47.55%。
線下銷售以直營店和加盟店為主。2016-2018年,公司通過加盟模式實現(xiàn)的相關收入分別為13.29億元、19億元和20.68億元,2019年的加盟批發(fā)銷售和加盟輔助管理合計收入為22.86億元,占比均超過30%。
上千家加盟店幫助良品鋪子實現(xiàn)了超20億元加盟收入。2016-2018年年末,良品鋪子的加盟商數(shù)量分別為1263家、1358家、1388家,2019年年末達到1698家;2016年時公司直營門店有835家,2019年已經(jīng)剩下718家。
2016-2018年,良品鋪子直營收入為14.59億元、11.77億元和13.34億元,2019年為14.33億元,直營收入基本停滯不前;2016年良品鋪子線下收入超過28億元,2019年超過39億元,約11億元的收入增加主要依靠加盟店。
在上市后的首份年報中,良品鋪子已經(jīng)不再披露主要客戶名單。根據(jù)招股書,2016-2018年,公司前五加盟客戶收入分別為3.57億元、4.91億元、4.18億元,2019年上半年為2.12億元。
前五位加盟商都是自然人控制的加盟門店而非企業(yè)法人。以徐衛(wèi)華和王直宏兩名自然人為例,2016-2018年,徐衛(wèi)華控制的加盟門店收入分別為9047萬元、1.34億元和1.37億元,王直宏控制的加盟門店收入為8583萬元、9849萬元和1.05億元。徐衛(wèi)華一直是良品鋪子加盟收入的第一大客戶,王直宏在2018年也躍居第二位,二者是公司當年僅有的兩名收入過億的加盟商客戶。2019年上半年,徐衛(wèi)華、王直宏控制的加盟門店分別為良品鋪子貢獻了6731萬元和5870萬元的收入。
在招股書中,良品鋪子并沒有披露主要加盟商的店鋪數(shù)量和名稱等信息。第三方工商信息顯示,由徐衛(wèi)華任法人或者職務的企業(yè)有21家,其中6家主要是裝飾、服裝業(yè)務,剩余15家主要就是各食品店,部分食品店不乏以“良品鋪子”直接命名。
2016年,徐衛(wèi)華控制的加盟門店已經(jīng)為良品鋪子貢獻了近1億元的收入,由徐衛(wèi)華任法人或者職務且在2016年及之前成立的食品店共有7家,這意味著平均每一家加盟店貢獻的收入超過千萬元。就是這7家較早的加盟店如今僅剩下4家,剩余3家已經(jīng)注銷,近億元的收入主要是這4家貢獻。
不止上述3家,與徐衛(wèi)華相關的21家公司中7家都已注銷,其中6家徐衛(wèi)華是經(jīng)營者,且全部是食品店。在剩余的食品店中,多數(shù)是在2017年成立,這是巧合?
工商信息中,在良品鋪子所在的湖北與自然人王直宏有關的企業(yè)有38家,且主要以食品經(jīng)營為主,但目前卻已經(jīng)僅剩下17家。
在王直宏為良品鋪子貢獻的營收不斷增加的同時,其旗下的加盟店不斷注銷,原因不得而知。除了徐衛(wèi)華、王直宏外,李海林、梁格瑋、李群等主要加盟商又有多少加盟店關閉難以計數(shù)。
主要加盟商控制的加盟店大量消失,但其為良品鋪子帶來的收入反而繼續(xù)增加,向好的收入無法阻擋部分渠道的消失,究竟原因何在?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藍刊 記者 楊現(xiàn)華/文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良品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