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酒店集團首席數字官(CDO)劉欣欣曾在2015IT價值峰會上,詳細解讀了支撐華住酒店集團在互聯網時代一邊賺錢一邊高速發(fā)展的技術商業(yè)運營體系,并表示“今年是華住發(fā)展的第10個年頭,特別希望成為世界酒店行業(yè)的華為。”
但現實的情況,卻和宣言中的豪言壯志大相徑庭。
受疫情的影響,華住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1億元,和去年一季度的凈利潤1.06億元相比,同比降幅超過20倍。
雖然在第二季度,華住97%在中國的酒店已經恢復正常運營,但上半年業(yè)績依然不樂觀。并且全球疫情危機之下,此前收購的德意志酒店大受影響,已有85家被臨時關閉。
而且鑒于國內復蘇情況,和海外疫情廣泛傳播等的不確定性因素,華住方面已經明確表示,目前無法為2020全年提供有意義的收入預期。
在現金流吃緊和巨大的債務壓力下,華住選擇在香港上市來緩解資金壓力。
距離成為酒店行業(yè)的華為,華住似乎還有不小的挑戰(zhàn)。
應對品牌老化
憑借著性價比和標準化服務的優(yōu)勢,經濟型酒店過去十年高速發(fā)展。
2005年到2015年,中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從500家擴張到了22000家。2015年經濟型連鎖酒店占據了整個酒店市場的近六成。
但從2016年開始,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增長開始出現明顯下滑,數量增速僅為 12.4%,整個行業(yè)進入了存量博弈階段。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對住宿的需求逐步從“住得下”向“住得好”轉變,越來越多的旅客愿意為舒適度和其他個性化需求買單。
一面是人們更高的物質需求,另一面,快捷酒店同質化嚴重、裝修陳舊、管理不到位、服務體驗差等問題接連出現,經濟型酒店增速放緩。
“就像2000年興起的快捷酒店逐漸取代了招待所一樣,中高端品牌的酒店也會逐漸取代快捷酒店。”業(yè)內人士李正告訴億歐。
曾經的快捷酒店之王——7天連鎖酒店,就被淹沒在了消費升級的浪潮下。2016年開始“衛(wèi)生門”事件頻出,兩年關店超200家。
業(yè)內人士曲小雷向億歐指出了關鍵原因:“7天連鎖酒店的使用太頻繁了,入住率每天基本上都能達到90%,這樣高頻繁的使用很容易導致衛(wèi)生不達標、用品老化,而且它的備品質量也很一般。”
在這樣的背景下,龍頭酒店集團選擇持續(xù)推動原有經濟型酒店的改造升級。
錦江推出了經濟型品牌錦江之星的升級品牌白玉蘭。根據錦江酒店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截止1Q20,白玉蘭品牌已開店105家,占錦江之星酒店的9.1%。
2018年,首旅推動旗下如家經濟型酒店升級為如家3.0NEO酒店。根據首旅酒店2019年年報,截止2019年底已開業(yè)454家,如家經濟型直營店中的38.68%已完成升級。
華住推出了漢庭的升級品牌漢庭優(yōu)佳。根據華住2019年年報,截止2019年底,已開業(yè)214家,占漢庭酒店的8.3%。2020年漢庭酒店品牌已經推出了最新的3.5版本產品,并推出千店煥新計劃,約42%老產品門店將被升級。
除了在原有經濟型酒店上的改造升級,華住還加速了中高端酒店的布局。2017年,華住全資收購了桔子水晶酒店集團,一年后又收購精品度假酒店品牌花間堂,中高端在新開門店中的占比高于60%。
上海錦江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仇珉告訴億歐:“消費者愿意多花個50-100元,去住更有保障的酒店。同時,酒店也需要不同的品牌矩陣,不同定位不同檔次的品牌,可以更替原來帶給人們的固有印象。”
不僅是住宿這么簡單
李正告訴億歐:“在快捷酒店的基礎上去做一次裝修改造,這不是實質性的改變。從整體服務上的優(yōu)化,積淀出品牌價值才是真正的改變。”
服務優(yōu)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旅行住宿上,滿足消費者的情感訴求;二是在商旅住宿上,為差旅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
酒店的消費需求正在發(fā)生改變,從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升級為滿足情感訴求。從安全舒適、服務周到,升級為希望酒店能提供一些附加服務,如IP植入、親子主題活動等。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