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 >> 新消費頻道 >> 正文
可能“欺騙”了你的大腦 代糖雖好也不可貪吃

  在人體內(nèi),大多數(shù)非營養(yǎng)型代糖的分解產(chǎn)物不含葡萄糖,也不直接參與胰島素的分泌,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非營養(yǎng)型甜味劑不會引起血糖升高。“這么看好像是控制了糖類攝入,但卻會讓我們產(chǎn)生吃了代糖就可以隨意多吃其他東西的補償心理,反而攝入了更多食物,增加體重超重的風險。”馬冠生解釋道。

  在專家看來,雖然代糖本身不產(chǎn)生能量,但其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過多食用代糖,可能會影響體內(nèi)激素分泌。比如當人體攝入代糖,大腦會誤認為身體攝入了糖分,進而分泌胰島素,但卻沒有等來與葡萄糖的“相遇”。久而久之,人體分泌胰島素的信號日漸遲鈍,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隨之增高。

  有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一些代糖食品還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如果用此類代糖食品取代葡萄糖,那原本需要用葡萄糖來維持自身生長的菌群就會被雜菌取代。長此以往,腸道內(nèi)的菌群環(huán)境就會被破壞,可能出現(xiàn)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

  00后小姑娘馬文,很喜歡喝甜味飲料,尤其在夏季,各種品牌的冰鎮(zhèn)飲料幾乎成了標配。前不久,一項研究報告引起她的關(guān)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內(nèi)科學》發(fā)表的一項超過45萬人的跨國研究指出,大約每天攝入軟飲料(不含酒精的飲料,編者注)量大于500毫升的人群,與每月少于250毫升的人群相比,總死亡率高17%。

  對此,馬冠生特別指出,代糖并不等于無糖,不能毫無節(jié)制地食用。

  適度食用 過猶不及

  盡管目前市面上合格的代糖食品,添加的代糖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但這并不代表可以長期大量食用。對代糖,我們要有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適度食用,過猶不及。”馬冠生表示。

  在不少專家看來,對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代糖是不錯的選擇。適度的代糖能解饞,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可以選擇一些天然非營養(yǎng)性代糖,比如甜菊糖、羅漢果苷等,這都是相對安全的。”馬冠生介紹,“孕婦和兒童抵抗力較差,需要補充足夠營養(yǎng)以保持免疫力,這兩類人應盡量少用或者不用代糖食品。”

  多年來,“舌尖上的誘惑”讓不少人付出了“甜蜜的代價”。針對國內(nèi)民眾飲食中的含糖量,馬冠生團隊發(fā)文指出: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約為30克,3-17歲常喝飲料的兒童,僅從飲料添加糖中攝入的能量就超過總能量的5%。世衛(wèi)組織建議,人均日添加糖提供的能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5%以下,或糖量不超過25克。

  那么,25克糖量相當于多少實物?“大約相當于大半聽可樂,或者半杯奶茶,或者一杯酸奶。”馬冠生說。

  這些年,我國“小胖墩”日益增多。多項研究結(jié)果提示,兒童期肥胖,會增加成年后心腦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病風險。不少女性也意識到——糖可能是導致皮膚暗黃、膠原蛋白流失的“元兇”。

  要想真正控糖,最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馬冠生給出建議:“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飲料替代飲用水;少吃類似糕點、甜點、冷飲這樣的甜食,因為其中添加進去的糖、油都不少;炒菜做飯少放糖;選購預包裝食品,也要看營養(yǎng)成分表,選擇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量低的產(chǎn)品;在外就餐或外出游玩時更要注意控制糖量攝入。”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 金振婭

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代糖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jīng)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guān)注『書仙笙』:結(jié)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wǎng)REDSH.com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