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街區(qū)是商場餐飲的未來?
商場餐飲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形態(tài)。
一種是嚴格的樓層分布,即一層全是美妝奢侈品,二層女裝,三層男裝,餐飲按品類分布在商場的頂和底,火鍋正餐樓上走,小吃快餐樓下放。
另一種則在這種布局上做調(diào)整,在傳統(tǒng)女裝、男裝、兒童、運動樓層的中庭處開出檔口,留給餐飲店,不分彼此。
而現(xiàn)在則隱隱有在傳統(tǒng)的餐飲樓層劃出一塊,做“美食街區(qū)”的趨勢,做二度聚集。
商場其實一直在做“聚集”餐飲店這回事,“聚集”煙火氣,從而積攢客流。
餐飲店集合的1.0版本——大食代
大食代是商場借助外部力量完成餐飲店的聚集。商場把整片地租給大食代運營,大食代招商,邀請餐飲品牌入駐到他們規(guī)劃好的檔口里。檔口按“點餐功能需求”統(tǒng)一極簡裝修,面積狹小。門店一般只需要兩個人,一個人接單,輔助打包食物,一個人加工。
大食代是以高效、憑借解決吃飯問題為目的設(shè)計的餐飲聚集地。在這里吃飯,美學、環(huán)境的附加值可以忽略不計,米飯、面接地氣的定價背后,是餐飲人實實在在的賬目表。
所以,即便餐飲店在大食代中有展示名稱的區(qū)域,但這些名稱符號很難成為品牌。即便檔口時常排隊無數(shù),但在“忠實粉絲”心里,餐飲店依舊是“大食代里那家很好吃的重慶小面”。
美食的聲名與餐飲店和商場關(guān)系不大,記憶點都給了大食代。
餐飲店集合2.0版本——覓食森林
承前啟后的覓食森林像是“商場自己做的大食代”。
2019年,西單開出“覓食森林”,這個6層高的大型美食綜合體以超前的“首店經(jīng)濟”迅速走紅。
但僅僅不足一年的光景,覓食森林“破產(chǎn)”了。
覓食森林為了獲取餐飲市場百態(tài)風貌的多樣性、趣味性,舍棄了大食代樸實直白的精簡路線。但覓食森林并不能滿足了消費者“吃”需求以外其他的需求,還是在走果腹的剛需路線。因此,長期來看,客流量沒有明顯的增長,但利潤空間受到了挑戰(zhàn)。
餐飲店集合3.0版本——美食街區(qū)
美食街區(qū)完成了覓食森林沒完成的內(nèi)容——給消費者“逛”的空間。引入連鎖餐飲品牌,在餐飲街區(qū)內(nèi)做造景,定期推出相關(guān)主題活動吸引客流,給每個店豐富的展示空間的同時,也在這個區(qū)域的中間空地,提供讓消費者“走走坐坐”、排隊等位、檔口店買來東西吃的座椅。
現(xiàn)在,1.0的大食代“風華”已過,不再是商場里最火的崽,2.0的覓食森林杳無音訊,倒在“前身”。
來源:餐企老板內(nèi)參 余從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