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在線 王嶄
“一單170元,一天輕松收入上千。”“京東地推急招,180元一單,無門檻日入過萬!”“2025年最大風口,再不上車就遲了!”
2025年開年,京東大張旗鼓地開展外賣業(yè)務。在官宣啟動“0傭金”招募商家后,最近的消息,則是京東外賣在39個城市上線一周后,就有近20萬餐飲商家申請入駐,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
這20萬商家申請入駐,離不開一場全國范圍內的地推。
小紅書、抖音和微信公眾號上,無數(shù)關于京東地推的消息幾乎在一夜之間火了起來,省團、街推聯(lián)盟、任推邦等線上地推平臺紛紛上線相關項目,各路本地服務商也開始招兵買馬,單店170元的高額報酬,更是讓無數(shù)想要趕上風口的玩家競相入局——截至2月24日,僅在任推邦這個平臺上,京東外賣的推廣人數(shù)就超過了11萬人。

這批京東外賣的地推人員,和曾經阿里、美團的地推鐵軍不同,他們更多是“自由作戰(zhàn)”,通過線上平臺注冊,拿著社交平臺上總結出的話術,帶著自己打印的京東工牌,從京東外賣最早布局的39城到全國各地的小縣城,開始了一場“搶風口”的比賽。
但僅僅一周過去,社交平臺的風向就變了一番,“京東地推是騙局”“避雷,京東地推根本拿不到錢”“170元的單價就是騙人”的消息層出不窮,不少拿到京東外賣地推資格的服務商,也開始了勸退,“服務商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拿到錢,都是自己墊付,何況做平臺的地推”。
在心智養(yǎng)成階段,資本已經習慣打搶灘式的閃電戰(zhàn),地推,則是本地生活最為有效的戰(zhàn)術。
14年前,美團就是靠著十萬地推鐵軍吃下一家家小店再到一座座城市的。如今,當京東這個有著5.3億月活用戶規(guī)模的電商平臺,拿出頗具“野生軍”風格的地推手段,瞄準全國1.2萬億市場規(guī)模的外賣市場,曾經一度沉寂的本地生活賽道,再次開始沸騰,而每一座城的服務商和地推們,則是這場戰(zhàn)爭中的先遣軍。
170元一單,京東十萬地推軍
2月18日,湖南某二線城市的一家面館門口,掛著京東工牌的胡楊向商戶介紹京東外賣的入駐政策,一句句介紹極具沖擊力和誘惑力:“5月1號前入駐的商家全年0抽傭,京東用戶很多都是高消費人群,平臺還會智能推薦餐飲,轉化率還比普通平臺高兩倍!”
類似的場景和相同的話術,幾乎同一時間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00后胡楊,并不是京東外賣官方的工作人員,會參與京東外賣地推,是因為看到了社交平臺上“高薪兼職”的消息。

抖音上的京東外賣地推直播間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并且承諾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一夜之間,社交平臺上就涌現(xiàn)出無數(shù)京東外賣的地推兼職信息——一單150—180元,還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短短兩三天就賺到了幾千元。
曾經的美團、餓了么或抖音,地推團隊大多都和公司本體緊密結合。美團曾靠著干嘉偉組建的團購地推大軍推進外賣業(yè)務,餓了么初期400人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中有一半是地推,抖音則在2021年3月把1萬名銷售人員轉成本地生活人員,主要負責地推等業(yè)務。
相比之下,席卷社交平臺的京東外賣地推,并沒有采用這些策略。
來自東北的一個地推團隊負責人表示,京東外賣目前的地推模式,更偏向于自營+服務商代理模式。
去年開始,京東就已經和不少連鎖餐飲品牌開始了外賣合作,今年,京東外賣則將多個城市的地推工作分派給不同的服務商,由服務商分級去完成地推工作,各個線上推廣平臺的京東外賣地推項目,也多和不同的服務商相關,“這些服務商有做過美團的,也有做過抖音外賣的”。
不同的模式,結合高額補貼,迅速轉化為市場動能。
短短幾天,京東外賣就有了十萬地推大軍——僅在任推邦這個平臺上,2月19日,京東外賣的推廣人數(shù)為2.6萬,而到了2月24日,這個數(shù)字就超過了11萬。
本地生活快速開城的秘訣,來自于地推能力和對商家的覆蓋力。

和十萬地推大軍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眾多京東外賣地推模版,從穿著到話術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胡楊注冊了一個線上平臺接地推任務,他戴著的京東外賣工牌其實是打印店自制的,話術則來自一份文檔,至于其他“轉化率兩倍”等數(shù)據(jù),胡楊也并不知道真假。
“人靠衣裝馬靠鞍,工牌就是打開合作大門的鑰匙,到店里一亮工牌,老板們的態(tài)度立馬就不一樣了。”胡楊表示,除了自制京東工牌,還有人會自制京東T恤和背心。
過去一周,不少京東外賣地推相關的群聊也匯聚了上百人,討論著怎么更好去做京東外賣地推,怎么說服潛在的商家入駐,甚至還有不少自稱美團、阿里和抖音本地生活服務員工的人,在群里詢問京東本地生活服務就業(yè)前景如何。
直到最近兩三天,這股京東外賣地推的熱潮才有所冷靜。
“平臺幾乎沒有人結算成功。”胡楊做了三四天,跑了三十多個商家,也有幾個商家通過了平臺的一審二審,但目前沒有一單結算,“平臺顯示T+3,但目前也沒聽說有人結算成功,據(jù)說是商家開始經營了才能算完成了一單”。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選擇暫時放棄,擔心自己白費了時間。

在抖音開播的服務商大魚則表示,平臺沒有結算,一是京東方面前期審核比較慢,二是需要服務商大量墊資,“京東外賣給服務商結算周期很長,前期基本都是服務商自己墊資,有實力的服務商才能玩起來。如果一個平臺11萬地推,就算只有一半的人做了一單也有5.5萬單,一單170元,那就是935萬元,除非有實力,不然誰墊付得起?”
至于一單170元的價格,大魚也表示水分很大,還不如找自己本地的服務商,給服務商打工,“京東給服務商一單也就200元,扣了稅187多元,算188元好了,服務商給你一單170元,就為了賺18元?他自己沒有運營成本嗎?那些推廣平臺,你能看到的數(shù)據(jù)是他們想給你看的,前三四單給你好好結算,后期單量上來了,他吞一些單量,你也不會知道”。
京東外賣,一門不算好做的生意
接地氣的地推,看起來是一份和互聯(lián)網毫不相干、沒有什么門檻的工作,卻是無數(shù)本地生活老玩家早已實驗過的一條成功路徑。
2011年,美團從“千團大戰(zhàn)”中勝出,靠的就是地推大軍。
彼時,中供鐵軍出身(阿里旗下一線銷售團隊)的干嘉偉空降美團擔任COO,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制定管理制度等方式,將美團地推團隊精細化、規(guī)范化。

早期的美團地推,圖源:美團微信公眾號
2012年美團年會上,干嘉偉喊出“狂拜訪,狂上單”的口號,鼓勵地推員工掃街,并且在2012年春節(jié)前提出“谷滿倉”的激勵活動,這也是美團第一次實行激勵措施:只要地推員工銷售業(yè)績達到一定標準,就為他們報銷回家往返的機票。
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