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餐飲人苦“白嫖黨”久矣
“占座”但不消費的現(xiàn)象,困擾餐飲人許久。去麥當勞蹭個洗手間,去星巴克蹭網(wǎng)......已經(jīng)見怪不怪。
但“蹭坐”給餐飲商家?guī)砹瞬簧倮_。
有餐飲老板在網(wǎng)上哭訴,餐廳剛開業(yè)沒多久,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店里蹭坐,也不點餐,趕了也不走,甚至還會跟你對罵。你說一句罵你十分鐘。
在肯德基、麥當勞“占座”現(xiàn)象更是屢見不鮮。一位江蘇的網(wǎng)友發(fā)帖表示:“我常常去新百樓下的麥當勞買飯,然后拿著我的餐在就餐區(qū)饒了半天,最后只能回去吃。因為就餐區(qū)有一大半都是一些不消費的客人,純粹休息.....”
更有媒體報道:在上海徐家匯美羅城的肯德基,常有一群閑坐的中青年男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吃睡都在肯德基......
尤其到了夏天,“蹭空調(diào)”的老人們“傾巢而動”。在一些快餐店、茶飲店,一座就是半天,沒有消費,還要求服務員提供免費茶水。
一家淮安的開放式餐廳,就成為了蹭涼人的首選。店員無奈地表示:“報警也報過了,沒有用。他不愿意走,你也沒有辦法攆他走,如果關(guān)了空調(diào)還會影響其他顧客。只能任由這樣下去。”
04
面對不消費占座的人
餐廳可以反擊嗎?
有人站在顧客視角說,強行趕走顧客不對,我現(xiàn)在還沒下單可能等一會就想買了。有人站在商家視角對嗆,你都不買怎么叫“顧客”呢!
強制消費占座,雖然在法律上合理,但在實操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要如何給強制下定義,要實行怎樣的消費制?這其中涉及許多的“人情”細節(jié),難以拿捏得當。
餐飲圈外有一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有膽量的案例,蔦屋書店。這個網(wǎng)紅、高端屬性的書店明晃晃地列出告示牌,“自助飲品、小食,一小時56元起”,有人評論“一個起字,學問大了”,有人評論“這不就是變相趕人走”。
蔦屋書店特殊的屬性,讓它可以說得這么直白,新店開業(yè)還能大排長龍。但絕大多數(shù)餐廳,難以做到,尤其是大連鎖品牌。
廈門大學鄒振東教授的《弱傳播》中寫到:生活中的強者,就是輿論中的弱者,越弱的東西越好傳播。
所以一些“獨立咖啡館”,他們更敢和強行占座的人“硬剛”,在門頭貼上大字,說我不歡迎怎樣的客群,做一些篩選。
但大連鎖餐飲品牌不好這么說。門店服務員拒絕一位顧客想要喝一杯白開水坐一坐的請求,這事被加工后發(fā)到網(wǎng)上,就可能引起場大輿論,搞不好就會出現(xiàn)說,一個這么大的企業(yè),區(qū)別對待顧客、沒有同情心同理心社會責任感。
因此,餐飲品牌即便迫切希望不消費占座的人趕緊離開,也難以明著“說”出來。
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一些品牌其實有一些“隱晦”進行的“趕客”策略,比如,有時候你覺得空調(diào)突然變得格外冷,或者音樂變得特別吵。甚至是,插座松松垮垮好久都沒充上電......這些都是餐廳的“小心思”,提醒你“該走了”。
05
如何禮貌不失分寸地
讓客人“讓位”
餐廳蹭坐難以避免,那么有沒有一些直接,又禮貌的方式,讓客人自覺“讓位”?
我們總結(jié)了一些小策略:
1、預先提醒,比如在入口處,或者桌面放置“消費入座”的提示立牌,事先提醒消費者,預防后面的“口舌之爭”;
2、可以先讓消費者入座,等客滿再提醒。在餐飲非高峰期,有很多座位閑置,如果有一些有需求的顧客,可以酌情讓其休息一段時間,等到了高峰期再做提醒;
3、友情提醒對方周邊可以休息的公共場所,比如公園、商場公共空間等,建議其轉(zhuǎn)移到這些地方休息;
4、溫和地拿上菜單,介紹門店產(chǎn)品,給對方提出一些建議,詢問其需要點什么。一般不消費者的人就會自覺離去。
總而言之,提醒消費者“消費入座”的前提,都需要照顧其情緒,盡量滿足消費者的情緒體驗。如何有效地提醒消費者,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來源:餐飲老板內(nèi)參 內(nèi)參君
共2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