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看即點即達,直播仍有想象空間
在正式布局直播后,美團總被拿來和抖音比較。而美團的短板似乎也很明顯,其“流量”是遠不及抖音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布局直播的平臺中,“流量”和“轉化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
比如在直播電商領域,淘寶直播的流量可能不如抖音直播,但其轉化率不容小覷。曾經電商大促期間幾十億、上百億的GMV紀錄,大多都是由淘寶直播創(chuàng)造出來。
這一點當然跟用戶心理也有關。在抖音等內容平臺,娛樂需求大多時候還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在淘寶等傳統(tǒng)電商平臺,用戶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消費需求,也更容易得到轉化。
雖然如今抖音快手也在加快貨架場的布局,比如商城、搜索等等,但在用戶的消費心智上仍落后一段距離。
因而在本地生活領域,和抖音相比,美團直播顯然也具備更高的轉化效率。用戶登上美團,往往帶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雖然“買完就走”,無法貢獻太多用戶時長,但最后創(chuàng)造的價值卻要高于抖音。
前不久有消息稱,抖音生活服務上半年GMV超過億元,主要由到店和酒旅業(yè)務貢獻。這一數(shù)字尚不足美團相同業(yè)務同期GMV的一半。
而對于雙方來說,本地生活的下一個戰(zhàn)場已注定是在直播間。無論是想要彎道超車的抖音,還是戰(zhàn)略防御的美團,都需要通過直播這一形式探索出新的可能。
比如美團布局的外賣直播,就借助自身的貨架優(yōu)勢,提供了“買券-加購-付款”的新鏈路。不同于抖音外賣直接下單的形式,美團提供的餐飲券給予了用戶更多選擇,可以“囤券”,也可以直接使用。

(圖源:美團App截圖)
這一形式不僅方便了用戶,也有利于提升用戶“順手買一件”的幾率,提高商家的客單價。
如今美團測試商超直播,雖然還停留在直播賣券的形式,但也有意向試水“直播+即時零售”。憑借美團自身的運力,還有望進一步降低商家成本。
去年年底,連鎖商超“物美”就在抖音試水過“直播間到家”。但當時主要是依靠商家自配送,整個鏈路相對耗時較長,只能做到“小時達”。
如果后續(xù)美團能夠利用好自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商家、騎手資源,強化在這一領域的布局;蛟S還能夠完成一次“后發(fā)制人”,也帶給消費者“即看即點即達”的全新體驗。
來源:電商頭條 松月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