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報Pro 李迎
拼多多在海外再造拼多多
拼多多在海外續(xù)寫新的增長神話。
去年9月,拼多多在美國上線了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過去的300多天里,Temu無疑是全球電商市場最亮眼的新玩家。
在美國市場,Temu上線僅一個月就超越Shein、亞馬遜,登頂美國購物APP下載量排行榜。到目前為止,Temu的下載量已經超過7000萬。

為了成功打入美國市場,Temu除了極致低價之外,在流量成本持續(xù)走高的情況下,Temu也毫不吝嗇地在社交媒體上開展大規(guī)模的營銷。
據統(tǒng)計,僅在2023年1月,Temu就在Meta的各個平臺上投放了大約8900個廣告,推廣其超低折扣商品;2月份時,Temu在“美國春晚”超級碗上投放了兩個30秒廣告,耗資近1400萬美元。
除此之外,拼多多也將自己的“砍一刀”玩法復制到了海外。
除了早期的拉新補貼外,Temu的手機App還有“養(yǎng)魚”游戲,用戶邀請朋友到Temu下單購物后可以獲得“魚糧”,等到魚“收成”后,用戶可以換取免費禮物。
沒有人能抵擋薅羊毛的魅力,有用戶通過玩游戲、拉新250 多人的方式,在 Temu 薅了價值 6000 多美元的禮品(包括 4 臺 Switch、1臺冰淇淋機和大量孩子衣服和玩具)。
大力出奇跡,在極致低價、病毒營銷和大手筆補貼下,Temu在美國市場強勢超越了SHEIN。
2月時,Temu在北美立下短期目標:9月之前,至少有1天GMV超過SHEIN。
有媒體對美國數(shù)十億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5月美國用戶在Temu的消費支出高出Shein近20%。這意味著,Temu提前4個月完成了目標。
在攻占北美用戶心智的同時,Temu也加快了全球擴張的步伐。
近日,Temu上線了日本站點,正式進入亞洲市場。為了吸引用戶下單,Temu日本站推出了許多促銷活動,比如贈送4800日元的注冊優(yōu)惠券、全場限時免運費等等。
截至目前,上線不到一年的Temu,已經23個主流國家和地區(qū)都開設了站點,足跡即將遍布全球。
機遇和風險并存的流量快車
一路高歌猛進的Temu,像一條鯰魚一樣,攪動著整個跨境電商行業(yè),吸引了一大批跨境賣家加入。
在運營方式上,Temu和早期的SHEIN一樣,采取的是類自營的托管模式。賣家負責供貨和運送到倉,其余的定價、銷售、營收、物流、售后等環(huán)節(jié)都由平臺來負責。

(圖源:Temu官網、浙商證券研究所)
易操作的托管模式是吸引賣家到Temu開店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也意味著賣家對商品沒有掌控權,在Temu極致的低價策略下,利潤空間會被壓縮。
Temu有嚴格的價格審核機制,賣家如果提供跟阿里1688相似的產品,需要給到Temu比1688更低的報價,“讓你少的賺幾毛,多的就賺一塊錢兩塊錢,不會再多了”。
在5月的時候,Temu推出了全新的同款競價規(guī)則:每周進行一次同款商品競價,同款中價低者勝出,競價失敗的商品將被平臺限制備貨與上新。
對賣家來說,如果不接受降價,將面臨著產品積壓或被退回的慘淡局面;如果接受降價,將進一步降低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因此,新的競價規(guī)則一出,有大批中小賣家選擇了清貨退場。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款競價規(guī)則的上線,相當于是Temu對賣家的一次篩選,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哪些類型的商家更適合在平臺生存。
首先毋庸置疑的,有著強大供應鏈能力,能夠給到最低價靠薄利多銷賺錢的工廠型賣家是Temu主要的目標客戶。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