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情況是,主業(yè)在市場上已達到一定規(guī)模優(yōu)勢,有充沛的現金流,通過擴充品類或跨界進行多元化,提升其品牌的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另一種情況是,自身盈利能力不強,或者說原有業(yè)務不能支撐其更好的運營和發(fā)展,為了規(guī)避行業(yè)風險或提升客單價實現增收,才擴充品類或跨界。
這些火鍋食材超市的玩家們集體選擇“主業(yè)外”的出路,是否在尋新的盈利增長點?
垂直火鍋食材品類超市,經過市場的驗證,是非常“狹窄”的生意,因此要從模式、規(guī)模、品類等多方面找到突破口,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2
增收壓力巨大,市場偽需求?
火鍋食材超市的“熄火”,并非僅是外界因素,更多可能來源于其商業(yè)模式錨定的市場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盡管火鍋是餐飲行業(yè)最大的細分品類,但火鍋食材領域還是“小入口”,且在龐大的火鍋餐飲市場中,到店消費依舊占據主流,況且“火鍋外賣”正在成為火鍋餐飲企業(yè)新的增長方式。
在海底撈公布的2020年中期業(yè)績報告來看,海底撈外賣業(yè)務迎來劇增。
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yè)務營收4.096億元,同比去年同期1.83億元增長了123.7%。短短半年間,海底撈就新增了93個服務點以提供外賣服務。
除此之外,縱觀整個“火鍋食材”的市場競爭并不小。
不但大型的商超、社區(qū)菜市場、前置倉以及到家業(yè)務等各類線上、線下渠道都形成競爭。消費者同樣能購買到新鮮的火鍋食材,商品價格甚至優(yōu)于鍋圈。例如上海,鍋圈上火鍋肥牛、羊肉串的價格普遍高于叮咚買菜。
火鍋餐飲巨頭想要將業(yè)務延伸到食材、調料等品類,并不是一件難事。
目前,海底撈、麻辣誘惑等火鍋品牌,也從火鍋底料、調味料等領域進軍食材市場,切分鍋圈食匯的蛋糕;三全推出的涮烤匯、盒馬去年推出的“盒馬火鍋”。
數據顯示,2019年,盒馬嘗試火鍋,在當年天貓雙11期間實現日售破萬單;
2020年,盒馬鮮生注冊了“盒馬火鍋”。既能堂食,又接受到家服務。不過,盒馬有火鍋季,意味著在火鍋旺季才會上線。這對于專業(yè)火鍋食材超市品牌,是不可能做到的。
3
一個警示
鍋圈靠著開放加盟的方式讓自己壯大,無論在加盟商眼中,還是消費者眼中,它的商業(yè)模式都沒有太高門檻,是一家火鍋食材的集合店,更多是將供應鏈整合起來。但現狀是,品牌方再跑馬圈地,發(fā)展加盟商做規(guī);,搶奪市場。
這個生意與零售本質一樣,歸根結底還是供應鏈和效率的比拼。
通過多門店,提高訂單量,從而撬動上游效率革命,這背后不僅僅是食材供應鏈的資源整合,也只有當品牌大規(guī)模的開店,引進加盟者,采購才有優(yōu)勢,終端的產品定價也就更有競爭力,這也是為何品牌方不收取加盟費,虜獲更多加盟者的原因。
來源:靈獸 文/十里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