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品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首先需要理解消費者都有哪些生活方式。
從經濟適用主義到輕奢主義,不同的消費水平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到極簡主義、動漫二次元,不同的審美文化也會創(chuàng)造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有人以群分的90后、00后生活方式、都市獨居生活等等,生活方式像消費者一樣開始多樣化、圈層化,各具特征。
宜家作為家居品牌,豐富的產品支持多樣化的室內設計風格,優(yōu)化后的產品設計更易生活使用,這些都幫助消費者認知到,在宜家購買的不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一種生活方案。這是宜家這個品類的典型優(yōu)點,它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產品,鑲嵌到每一種生活風格和生活方式中。
但這也啟示了更多品牌去理解生活方式:核心不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生活方式,而是服務一種生活方式,準確把產品鑲嵌到一種生活方式中,更容易獲得轉化效果和品牌價值。
這種鑲嵌,首先要找到產品解決了生活方式中的哪些問題。就像星巴克解決的不只是一個咖啡飲品問題,更提供了一個第三辦公空間。小家電,提供的不單是做飯的功能,更滿足了都市一人居一人食的生活方式。
讓產品切準某一個生活方式需求,或者為產品延伸出某一種生活方式,是品牌需要在產品層面思考的問題。
同時,消費者如今越來越重視品牌審美層面的表達,審美不單單代表的是視覺的吸引力,而是反映了消費者的某一種生活理念。這就像無印良品,總是能受到極簡生活主義者的喜歡,后來緊隨其后的同類品牌能成功,也是因為在更低的價格層面,滿足了同樣有極簡生活主義的消費群體。
此外,品牌的審美不僅表達在產品設計中,還表達傳播內容層面,優(yōu)秀的營銷內容表達,同樣能體現(xiàn)品牌的審美,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獨特的品牌體驗,為他們帶來消費這個品牌時的生活儀式感。
更為重要的是,品牌需要精準找到匹配自身的生活理念是什么。
這一點在很多品牌的Slogan中都能找到答案,例如運動品牌總是宣揚生活中不可放棄的精神,以此呼應產品的內涵?煽诳蓸窂“Open Happiness” (開啟幸福)換成“Taste the feeling”(品嘗這種感覺),不管怎么變化,都把產品和生活進行了掛鉤。反觀一些無感的Slogan,恰巧都普遍遠離了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品牌還需要掌握未來主流的生活方式和觀念。
例如隨著全民的環(huán)保意識增強,一些強調對環(huán)境低污染的品牌產品,也成為消費者重要的參考因素。還有對健康需求,也催生了一些爆款的低卡低糖飲料品牌。
從宜家到如此多的成功案例中能發(fā)現(xiàn),讓產品和品牌理念滿足一種生活方式,不僅賦予了品牌在物質和精神層面與消費者的雙重鏈接,更為品牌賦予了難以替代的價值,一種強有力與可持續(xù)的品牌價值。
來源:時趣研究院 作者: Heron
共2 頁 上一頁 [1] [2] 第1頁 第2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