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零售業(yè)頻道 >> 正文
從內容紅利,到直播、私域,消費品牌如何找到下一個增長點?

  流量紅利消失,大概是今年消費品牌創(chuàng)業(yè)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從社交、私域等新電商渠道,到快抖B站等新興內容平臺,每一塊認知的洼地都在被快速填平,但大紅利的消失,并不意味著新品牌的末路。

  相反,新渠道和新內容的逐漸成熟,讓品牌可以有更多的觸點觸達消費者,也為新品牌的誕生培育了一塊前所未有的土壤。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分階段、分策略地把每一個平臺都用好,成為消費品牌突圍的關鍵。

  近日,在浪潮新消費會員活動中,前阿里聚劃算新品牌孵化負責人白蓓圍繞新品牌的冷啟動,直播、私域的底層價值,以及品牌的下一個增長點,進行了深度分享。

  早在2013年,白蓓就入局內容電商,沉淀近7000萬粉絲,完成內容到交易的閉環(huán)。后加入阿里聚劃算,期間成功挖掘氣味圖書館、半畝花田、王飽飽等在淘系頗具爆發(fā)力的品牌。

  她現在做的宿霧繁星,是一家新型品牌管理公司,主要跟國內優(yōu)質工廠和品牌合作開發(fā)子品牌。

  “如果說今天還有新的紅利,那一定就是淘內精細化運營的‘新電商紅利’。”常年在內容電商和品牌領域的浸淫,讓她對消費品的冷啟動、淘系電商的運營具有極為深刻的理解。

  部分精彩內容,與消費創(chuàng)業(yè)者共享。

  分享 | 白蓓

  整理 | 曹瑞、黃斯理

  大家好!先簡單做下自我介紹,我叫白蓓,之前在聚劃算負責新品牌的挖掘和孵化。去年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工廠招商,幫他們的店鋪做運營、營銷、品牌和發(fā)聲。

  再往前是在微信里做內容電商,其實就是公眾號賣貨,但那個時候,僅僅是內容變現,也幫助了很多做消費升級的新品牌,拿到了公眾號的第一波紅利。

  所以這幾年,從前端的流量、內容運營,到電商運營以及后端的供應鏈,我基本都經歷了一遍;谶@些實踐,現在我在看品牌、流量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跨品類和跨平臺的視野。

  今天我的分享主要分為三塊:

  1、在消費升級的環(huán)境下,新品牌應如何冷啟動?

  2、新的流量形式,比如直播和私域,對于品牌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3、流量紅利消失之后,品牌如何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這也是現在品牌創(chuàng)業(yè)者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1、新品牌冷啟動的三板斧

  1、內容成為人貨場重構的核心變量

  從2016年開始,我們拆解了很多新消費品牌,了解它們怎樣切品類、在站外內容做增量,以及在中心化的電商平臺取得銷量爆發(fā)等等。

  本質上是由于?貨場在不斷被重構,每?個結點的變化,都有可能出現新品牌的機會。所以首先簡單說一下人貨場:

  第一是人。不論是消費分級還是下沉市場,小鎮(zhèn)青年、白發(fā)、95后等新的消費人群出來后,都會產生新的消費需求。

  第二是貨。供應鏈是品牌營銷的大后方,為了更快,更針對性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更多品牌開始自建工廠,減少對傳統(tǒng)供應鏈的依賴。

  第三是場。渠道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比如電商除了天貓和京東外,還出現了拼多多等各種社交電商渠道,而且像快手、抖音等很多內容平臺,也開始做電商。

  今天,人貨場這三個節(jié)點同時都在改變,為新品牌的誕生培育了一片非常好的土壤。

  但在人貨場之外,大家還必須要關注一點:內容。在這個階段,內容會成為人貨場重構的一個核心變量、生力軍,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內容是什么:

  第一,對平臺來說,內容能漲流量,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長和黏性。

  比如微信最早從社交工具切入,再構建公眾號,就是在基本通訊的基礎上疊加了信息閱讀。往下是工具,往上是社交,如果沒有公眾號作為中間調料,我相信大家使用微信的頻度會下降很多。

  同樣的現象也會發(fā)生在淘寶。從圖文、短視頻到現在的直播,淘寶一直都在探索,如何通過內容來增強用戶“逛”的屬性。

  第二,對號主來說,內容可以精準地篩選流量。

  還是以公眾號為例。一個美食賬號篩選出來的一定是一批對美食感興趣的人,美妝、服飾也是一樣。你的流量越精準,黏性和轉化率就越高。

  所以很多腰部賬號的粉絲量雖然沒有頭部那么大,但它們的粉絲黏性非常好,廣告收益也非常穩(wěn)定。

  第三,對品牌方來說,可以借助內容去做銷售和用戶沉淀。

  比如很多品牌都在找內容帶貨。這個時候內容對于品牌來說就是一個渠道,但這個渠道非常有特殊性,它可以幫助品牌同時做銷售、營銷和口碑的積累。

  所以,內容其實已經滲透到了人貨場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里了。

  2、從完美日記、HFP、王飽飽的崛起,看新品牌的關鍵要素

  人貨場的重構和內容作用的多元化會產生什么樣的現象?你會發(fā)現,做品牌的方法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以前大家做品牌,就是用傳統(tǒng)的4P理論: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解決的無非是三個問題:讓別人看到,讓別人知道和讓別人買到。

  所以,那個時候做品牌就是大產品、大渠道和大零售。

  什么意思呢?當我有了產品以后,就集中地在媒介投放。當時的央視、春晚,再加上一些地方性的媒體,就基本可以解決傳播的問題。鋪渠道的時候,再跟著賣場、商場和專賣店去做。

  那個時候,做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集中,越集中越有效率。

  但現在,線上內容的出現讓整個做品牌的邏輯都產生了變化,因為消費者行為發(fā)生了改變:更碎片化的閱讀、更碎片化的購買、看到就要買到。如果說以前做品牌是一個單向線條,那今天就需要有更多的手段去觸達用戶。

  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應該怎么去做消費品牌呢?我覺得有三件事:

  第一是“切品”。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細分的品類,先做單品引爆。它可以是老產品,但一定是要針對一個細分人群或者細分場景的新需求。

  第二是找一個有內容流量紅利的渠道,死命砸。你可以自建流量,也可以投放流量,但一定是要在有非常明顯內容流量紅利的渠道上做。很多新起來的品牌,都具備這樣的特質。

  第三,在站外做了內容種草之后,一定要回到中心化的電商平臺去做一個大規(guī)模、高效率的收割。

  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以天貓為代表的中心化平臺,對于其他渠道是有定價作用的。比如你去社交電商,它會先看一下你在天貓的基礎和體量。所以慢慢的,渠道也會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選擇。

  下面我們結合幾個案例,為大家做一個拆解。

  案例1:完美日記

  我們先看一下完美日記,從2016年成立,到去年銷售額超過25億,為什么它能發(fā)展得這么快?

  首先,完美日記其實一開始就切中了彩妝品類的紅利。

  了解這個行業(yè)的人都知道,女生畫彩妝是有三個層級的。第一層是BB霜、打底,刷睫毛膏;第二層會開始做眼影、唇膏,對色彩的要求高了一點;第三層就進階到高光、陰影的層面了。

  完美日記一開始切入的時候,彩妝市場是什么情況?當時大部分的女生是能夠接受打底的,但只有少數彩妝高階人士會畫眼影。

  那個時候,說到口紅大家已經能講出很多有代表性的品牌了,但眼影你講不出。當時基本是迪奧、蘭蔻這些大牌,發(fā)布新的彩妝系列順帶發(fā)一個眼影。但要真正提到一個品牌,說它的代表性產品是眼影,其實是沒有的。

  所以完美日記一開始是先切了眼影的紅利,因為大家對眼影的需求是往上走的。它一開始的品類切得非常細,后來才發(fā)展成全品類的彩妝品牌。

  第二,完美日記在起盤的時候借助了很大一波小紅書的內容流量紅利。

  當時大概是在2018年上半年,小紅書本身突然有很多優(yōu)質用戶進入,而眼影這個品類又特別適合通過圖片、簡短的文字去呈現產品的特性。

  當時的內容平臺也很多,包括公眾號、抖音等等,但完美日記并沒有一下子全鋪,它是現鋪的小紅書,把這個平臺打透以后再去切公眾號。

  所以大家在鋪內容渠道的時候可以先做一輪小測試,看你的產品和用戶在哪個內容平臺上反饋最好,確定好一個好的方向,先死命把它打透再拓展到其他內容平臺。

  而且完美日記后來鋪公眾號的時候也特別不一樣,HFP在公眾號上的推廣全是單篇文章介紹一個產品,但小紅書是集體種草,比如把底妝跟口紅放到一起去做,這也比較符合產品的使用場景。

  所以完美日記不論是切品還是切內容平臺,都切得非常細。

  第三,全網種草,站內收割。

  當我們在站外做推廣的時候,一般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消費者看到之后,直接在內容平臺就完成了購買;二是回到天貓、淘寶去搜索再購買。

  但內容種草還有一個什么情況呢?比如我第一次是在內容平臺上購買的,用完之后覺得產品不錯,當我復購的時候,第一反應還是要回到天貓、淘寶里去搜索,這是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習慣。

  所以,新品牌在借助內容平臺完成了種草和冷啟動之后,一定要回到天貓和淘寶去做。它是一個精準的購買流量,轉化鏈條也比內容平臺更短,而且跟著平臺大促的節(jié)奏以及一些營銷資源,可以讓品牌的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所以你會發(fā)現,2018年完美日記的發(fā)聲還是以站外為主,但2019年他們完全就轉到站內去了,而且那個時候還拿到了天貓扶持新品牌的紅利。

  它在切的過程中特別注意用戶資產的沉淀,全網有1500萬的粉絲。當它把切品、內容和平臺都占領以后,做用戶資產的收口,基本上品牌的底子就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常規(guī)性動作了,比如請代言人、跨界聯(lián)名等等。

  案例2:HFP

  下面再看一下HFP,按照同樣的邏輯去拆解,你會發(fā)現:

  第一,切品的時候它是切了藥妝的紅利。

  2016年的護膚品市場是怎樣的?所有的女性用戶都已經被美容院洗過一次腦了,都在告訴你玻尿酸是個好東西。但整形醫(yī)院的玻尿酸非常貴,單支就要幾千塊錢。

  HFP一開始就說自己是玻尿酸原液,省了一大筆教育市場的成本,而且價格只有百來塊錢。所以產品一出來,購買轉化就非常強。

  后來HFP也一直在做“成分黨”,從玻尿酸到煙酰胺、蝦青素、寡肽等等,都屬于藥妝這個品類的紅利。

  第二,HFP還吃到了微信公眾號的紅利。

  HFP大概是在2016年中的時候開始找公眾號帶貨,當時公眾號還處在紅利期,基本上一篇爆款文章就能漲幾萬個粉絲。

  但很多公眾號都不知道怎么變現,也不知道做廣告怎么開價。所以那個時候HFP投個幾千塊錢,就能賣十多萬,這個ROI太嚇人了。

  直接銷售就賺回來了,更不用說引到天貓、淘寶店的流量,而且還給用戶做了心智的積累。

  以前大家都不覺得內容能賣貨,而且還能賣得這么好。但HFP這一步走的非常堅決,成立了專門的內容寫手團隊和投放團隊去做這件事,所以確實抓住了微信公眾號巨大的流量紅利。

  第三,HFP在渠道上也很全面。在微信公眾號起來以后,很快把流量引到天貓,它的天貓品牌旗艦店確實做得比較好。

  除此之外,跟完美日記一樣,HFP的用戶沉淀也做得非常好。比如針對新用戶,做了很多套裝和試用裝,把不同的成分打成一個禮盒;針對老用戶,送美容儀、小冰箱等等。

  案例3:王飽飽

  我順帶再講一下王飽飽。王飽飽是我在聚劃算的時候挖掘出來的一個品牌,它也是類似的路徑。

  首先切品,它切的是麥片,這跟剛剛提到的眼影、成分黨不一樣,麥片是一個老品類,而且這個品類一直沒有太大的增長;揪褪枪鸶窈臀鼷,用戶也基本是老年人,都是糖尿病患者早餐的場景。

  但王飽飽的目標用戶不是老年人,它切的是年輕用戶的下午茶或者減肥的場景。

  第二,內容流量紅利方面,王飽飽在2018-2019年開始做的時候,公眾號和小紅書的紅利都沒有了,它是從微博做起來的。

  而且王飽飽切內容流量紅利有一個特點,它不是找最新的,它是在微博里投了很多美妝號、美食號投出來的。所以內容流量不是說越新越好,而是要真的找到跟你的產品、用戶相契合的內容場景。

  第三,王飽飽在拿到微博、B站的紅利以后,也進入到天貓,也拿到了一些流量的扶持。

  從2019年開始,天貓就大力發(fā)展新品牌,因為要跟拼多多去做競爭。工廠、供應鏈可以跟聚劃算鏈接,但品牌是天貓的底線,它絕對不能在品牌這個市場輸給任何人。所以天貓現在對新品牌會有非常多的扶持,也算是一波平臺紅利。

  2

  直播私域給品牌帶來了什么?

  我其實不太喜歡講流量,因為流量對于品牌來講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事情,真正的核心還是在供應鏈以及品牌本身的特質上。但是沒辦法,大家都在講流量紅利,尤其是直播電商和私域。

  這部分我不會做太多的拆解,因為太技術層面了,但我們可以講一些基本的判斷,這個事情到底給品牌帶來了什么?

  1、直播絕不僅僅是圖文的升級版本

  先講直播,它絕不僅僅是圖文的升級版本。

  首先,對于平臺來來說,基本是沉淀了一個新的流量場景。微信沉淀流量的時候,用的是工具化的手段切入。但抖音和快手不一樣,上來就是內容。

  第二,對于號主來說,短視頻大大降低了內容的生產成本,而且?guī)砹烁鄬哟巍⒕S度的內容。

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消費品牌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