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9年度中國茶飲料品牌力指數排行前三的康師傅、統(tǒng)一和娃哈哈為例,根據三家企業(yè)2019年半年報顯示,康師傅集團比重60%的飲品業(yè)務收益為183.6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08%;統(tǒng)一2019年上半年茶飲料收益為31.83億元,比2018年上半年的33.94億元下滑了6.2%;娃哈哈則在2018年才從營收連續(xù)4年下滑的泥潭中抽身而出。
而從近期新入局的品牌來看,傳統(tǒng)老牌飲品企業(yè)所面對的競爭壓力遠不止這些。
2019年7月,瑞幸咖啡推出線下茶飲店——小鹿茶。瑞幸CEO錢治亞在季度財報上稱,剛上線一個季度的小鹿茶系列飲品在增速上就已經超過咖啡,其銷售量占據所有產品銷量的20%。
如今,小鹿茶品牌正在推出各種口味的瓶裝果汁。在品牌影響力和補貼的帶動下,勢必會吸引一批“傳統(tǒng)老品牌”們的消費者。
3、老牌飲品企業(yè)轉型能成功嗎?
面對銷售額的下滑,老牌飲品企業(yè)也做出過很多努力,早先一直把豐富產品線作為改善局面的重要方式。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娃哈哈、康師傅還是香飄飄,這些品牌的飲品都從之前單一的果汁銷售拓展到單純茶飲(紅茶、綠茶等)、奶茶,甚至包括線下茶飲店暢銷的果茶。
雖然這些產品對企業(yè)營收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但從整體來看,企業(yè)飲品收入依舊在不斷下降,這也是老牌飲品企業(yè)選擇進軍線下店的一大原因。
相比線下茶飲店開啟的聚會模式以及離消費者更近的消費場景,老牌飲品的銷售模式顯然已經落伍。而在轉型效仿的老牌飲品企業(yè)中,王老吉是最早布局線下店的。
2017年,王老吉在廣州開設線下門店。在引入企業(yè)的核心產品涼茶外,還加入熱賣的水果茶飲品,旨在拉近年輕消費者。
盡管王老吉從未披露線下店的收入情況,但2019年該品牌對外表示稱,將繼續(xù)擴張門店數量,計劃在未來5年共開設5000家門店,這也從側面說明王老吉對線下飲品店市場的看好。
與王老吉一樣,在2019年將布局線下店視作發(fā)展要務的還有香飄飄、娃哈哈等企業(yè)。
其中,娃哈哈將以招商加盟的方式拓展門店數,產品均依托原有飲品,包括AD鈣奶系列、芝士營養(yǎng)快線系列和冬季熱飲系列等,單品價格區(qū)間10-30元/杯。娃哈哈創(chuàng)始人宗慶后更是把這次開店稱作“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關乎企業(yè)生死。
但這塊擁有千億市場規(guī)模的“蛋糕”并非那么容易就能吃到。由此看來,“娃哈哈們”似乎變成了線下網紅茶飲店的“新學徒”,紛紛走上了線下門店的發(fā)展路線。
實際上,茶飲品牌的存活率并不如外表光鮮,同質化嚴重、存活率低和盈利難已經成為行業(yè)通病。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可持續(xù)經營超過一年的奶茶店僅為18.8%。此外,品牌效應增強也將導致飲品老品牌們難以在該細分領域立足。另外,招商證券研究結果顯示,在五大熱門城市,人氣最高的前五個線下茶飲店品牌中,喜茶、樂樂茶以及奈雪具有極大重合率,品牌力凸顯,其它小品牌被邊緣化。
除了行業(yè)競爭局勢逐漸趨于穩(wěn)定,可供老牌飲品企業(yè)發(fā)揮的空間也在收縮。從全國范圍來看,雖然2018年奶茶門店擴張迅速,但細分到一線城市,奶茶店的數量已經逐漸趨于飽和狀態(tài)。
美團數據顯示,一線城市茶飲店數量兩年內的增長遠不及其他低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現(xiàn)制茶飲店比兩年前增加了138%,而在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等)和北上廣深,增長速率分別是120%、96%和59%。部分一線城市(上海、北京等)的開店數甚至呈現(xiàn)負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老品牌想要在該市場分一杯羹顯然并非易事。
究其根源,老品牌們或許已錯失了入局的最佳時機。當下,線下網紅茶飲店們已經占領了年輕消費者的心智,老品牌們此前積攢的品牌優(yōu)勢也基本被消耗,尤其是對于“00后”。
因此,傳統(tǒng)茶飲品牌要想打破現(xiàn)狀,還需推出更多精細化、符合年輕大眾的營銷方案,并且研制更多與“喜茶們”能夠差異化競爭的茶飲產品,否則其繼續(xù)新開線下店也將無濟于事。
在轉型這條路上,“娃哈哈們”能從迷途中沖出來嗎?
。▉碓矗鹤訌椮斀 謝媛媛)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