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更賺錢?
便利店這么好,互聯網打不死、資本看好、又能夠抓住90、95后這么一代小康1.0、獨生子女2.0的年輕人,為什么不賺錢呢?現在可能有很多便利店還沒有做到每天銷售5000,坪效低,人效也低,雖然客流這么大,但跟你沒什么關系,你留不住他,客流不等于留客,來了就走。便利店本來就希望來了就走,結果永遠有不少的客流,永遠不能做成留客。
記得三年前我們開始認真服務便利店行業(yè)的時候,我和全家便利的魏董事長做過一次溝通,那個時候提出的是能不能從月均20萬提高到30萬,我說如果只是從20萬提高到30萬,就不用我來了,做精細化運營,只是做好鮮食,一個店就已經能做到30萬。單店日均1萬,這不是新零售,還是一個非?啾频男袠I(yè)。
什么是新零售?什么是便利店的未來?至少要敢想,夢想一定要有的。一個單店,月均從20萬到200萬,去想想看。如果是全年200萬,你也不用叫我,一句話,精細化運營就可以了。新零售在新便利中,我們的目標是單店單月至少要200萬。很多人說這不可能,這個坪效,100多平米,每個月每平米2萬多的營業(yè)額,打死都完不成。
一個優(yōu)秀的便利店,一個月正常不重復的客流有多少?我們統(tǒng)計下來,過萬數是不難的,一天300個不重復。如果算重復的話,一萬都不止。
經營商品很重要,但還不夠,核心要經營人。有沒有可能一個店發(fā)展一千或者兩千個會員呢?沒問題。一個便利店在一萬個活躍人群當中發(fā)展一千到兩千個會員是不難的。每個會員一個月在吃、在用上花一兩千塊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呢?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我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如果你有兩千個會員,只要每個會員每個月在你的店里貢獻一千塊錢,就是兩百萬;蛘吣阌幸磺會員,每個會員貢獻兩千塊,也是兩百萬。我們現在要奔著這個目標去,第一有沒有一千到兩千會員,第二如何滿足他一千到兩千塊的消費。在城市生活,一兩千的消費很正常的,這叫經營人。
我也是做傳統(tǒng)零售出身的,那時候營業(yè)額是靠壘磚頭堆出來的,互聯網教會我:壘人頭夠就了。一個會員一個月消費一千塊錢,如果說全靠到店消費,有可能,但是也有挑戰(zhàn),他要每天在這個店花30塊錢。但一個人每個月到店消費2000塊,這在便利店幾乎不可能,它意味著每個消費者每天要在店里花70塊錢,不可能。這逼著我們去想,有沒有可能讓我們的消費者產生離店消費行為,就是不到門店,但有消費行為。
想想也不難,我們有兩個最重要的目標:
、倏土饕兂闪艨,留客是一千到兩千的單客目標;
、诳途M再給自己定個目標。
當把這兩個指標都做到,單店單月的目標,應該可以做到一百萬到兩百萬。
所以我這不是拍腦袋,便利店單月過兩百萬不是夢想,是能夠實現的。
單月到了200萬這個問題就不用再回答了,一定賺錢。不過,全國便利店我們看了很多,單個便利店是賺不了大錢的。
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后,我們要對人群進行分類,居民社區(qū)型、辦公社區(qū)型、流動人口——像“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邊上,繁華街道型,以前我們根據這四種做的是不同的商品組合,很重要,但不夠。我們要了解這四群不同的人,因為人群不同,所以要發(fā)展的會員性質是不同的。甚至有些門店只是用來發(fā)展會員,有些門店是用來經營會員。比如說“鐵公機”人流量巨大,但他們都不是周邊人群,可能這是發(fā)展會員的好地方,但不一定是運營會員的好地方。
辦公社區(qū)型、居民社區(qū)型,則可能是你運營會員的好地方,但不一定是你發(fā)展大量會員的好地方,因為會員總數在這個辦公樓或者在這個社區(qū)是有限的。
當然,如果便利店連按區(qū)域劃分還沒做好,那就要先把區(qū)域劃分好。以前是根據區(qū)域劃分來調商品結構的,現在除了商品結構調整完以后,還要問自己:經營人群分區(qū)域怎么做。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