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開實體店,這條路為什么不太好走?
十點書店賣的不是書,而是更具延展性的精神文化消費,或者說文化空間。
2017年初,林少就在采訪中提到,希望通過實體書店為用戶提供一個可以在現(xiàn)實中接觸的空間。
這個空間無論對新媒體還是對用戶來說,都是更具實感的、能增強彼此關聯(lián)的存在,而且對十點讀書自身的品牌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新媒體做實體店的動力所在:
1.獲取新的流量入口,拓寬盈利模式,突破內(nèi)容天花板;
2.塑造鞏固線上的品牌IP形象,延長IP生命周期,提升品牌影響力;
3.增加與用戶的互動與聯(lián)系,增強粘性;
4.打通線上線下,使線下與線上相互賦能;
5.通過實體店進入上下游產(chǎn)業(yè),突破新媒體自身的發(fā)展瓶頸;
在此基礎上,我們所能看到的新媒體線下實體店,也多具備這樣的特點:
1.第一批用戶往往來自線上導流,帶有強烈的自媒體風格,情感號開酒館,美食號賣美食;
2.在用戶和品牌方面已經(jīng)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資源,在相關行業(yè)有一定的市場認可度;
3.實體店往往也是用戶的線下社群活動中心,店內(nèi)還承載新媒體衍生品、電商、課程等相關元素。
不過正如開頭所說,新媒體走向線下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但這條路目前來看還并不是那么好走。
就在不久前,同道大叔的12星座咖啡館剛剛關閉,據(jù)說綜合下來,每個月都會給同道帶來一兩萬的虧損。再加上早期投入成本也高,純裝修成本就有四五百萬,基本上成了一條跑不通的路。
目前,同道已將思路轉變?yōu)榕c線下的品牌進行合作,放棄親自運營實體店,選擇通過品牌授權來切線下生態(tài)。
星座不求人的咖啡館似乎也不是那么順利,不久前,相關服務號推送消息稱,因業(yè)務調(diào)整,咖啡館將進行店址調(diào)整,原店停止營業(yè)。
即便是正在籌備酒吧的小北也坦言,線下單純做實體店基本不賺錢,“加上北京成本高,但是我們不是單純的做酒吧,而是結合了公眾號小酒館的IP,去服務我們線下社群的”。
內(nèi)容與店鋪運營完全是兩回事,很多新媒體面對線下實體店的重運營,存在天生的短板。
此前,計劃未來打造100家線下門店的“一條”就明確表示,不會做庫存和發(fā)貨,徐滬生稱,“一定是二維碼一刷,供應商再發(fā)貨,和線上一樣,只不過增加了線下體驗感”。
不僅如此,離開互聯(lián)網(wǎng)來到線下的新媒體,面臨的是更強勁且老牌的競爭對手。
例如同樣是咖啡館,前有星巴克、Costa等老牌連鎖咖啡巨頭,后有LINE FRIENDS、熊本熊等新形態(tài)大IP的咖啡館領域新玩家,相較而言,很多本土新媒體IP明顯勢能不足。不過,線下實體店作為一種新媒體進化發(fā)展的新形態(tài),我覺得還是值得期待一下,何時走上正軌或許是時間的問題?
(來源:新榜 張潔)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第一家24小時書店將關閉 敦南誠品即將在2020年關店
上海獨立書店“Closing Ceremony”因為租金原因關閉
3000㎡RDV書店亮相西安SKP 涵蓋酒吧、餐廳等業(yè)態(tài)
咣當·城之光書店入駐杭州西溪銀泰城,更像是個小型商場
上海購物中心“書店+”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樣?
搜索更多: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