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袁小鵬和一萬在上海開了間獨立書店,藏身于烏魯木齊中路,在華山醫(yī)院對面一處弄堂里。書店名有些古怪,“Closing Ceremony”——“閉幕式”。他們多次解釋過這個有些“喪”的名字,很多年輕的創(chuàng)作者都曾創(chuàng)辦實體空間,但常常因為經營經驗和資金的不足扛不了太久,“關張”成了行業(yè)常態(tài)。
最近,他們通過 Same Paper 的微信公眾號宣布,這間書店將于 7 月 22 日晚 6 點正式結業(yè),直接原因是房東漲租。盡管書店在兩個月前就收到了房東通知,但對許多人而言,消息來得突然。由于 Closing Ceremony 只在周末開放,7 月 14~16 日成了它對外開放的最后三天,二十平的房間里擠滿了人。
“很久沒來了,回來看看”,31 歲的設計師 Wyman 稱自己算是個“不忠實粉絲”,但在這里他知道了什么是“自出版”。他介紹起 Same 為法國攝影師 Maxime Guyon 出版的 Toothbrushes,Guyon 拍攝了各種牙刷的刷頭,“你能看到科技是如何滲透進私人生活的”。
Wyman 還記得這本 Toothbrushes 有個“有想象力的殼”,書像是超市里賣的牙刷刷頭一樣,有個仿制的塑封殼。
Closing Ceremony 這樣的獨立書店里有來自全球各地的自出版物,像是“買手店”,呈現店主的個人品味。除了售賣成品,小鵬和一萬也與藝術家合作做自出版,比如 2015 年任航的《Food Issue》。
在 6 月的 UNFOLD 上海藝術書展上,他們與倫敦的自出版機構 Self Publish, Be Happy (SPBH) 合作了一次工作坊。攝影師 David Brandon Geeting 有一個名為 Neighborhood Stroll 的計劃,他在上海帶著學員在街頭用相機或是手機拍攝,回到工作室利用這些拍攝作品 DIY 自己的 zine。
40 人參與了這次工作坊,小鵬們覺得受歡迎程度“超過了預料”。
去年,賀榮凱和楚吉妮的街頭項目也有相似的趣味,二人專門拍那些出現在中國城市街頭巷尾的水泥墩子。他們解釋其中意義,這些非批量生產卻大量存在的物件,像是現代社會中“還未進化完全的原始工具”,或許是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到位,或許在未來會成為一個時代的遺留物。
這樣看似小眾的趣味在近幾年逐漸走向大眾,6 月在上海和北京先后舉辦了兩場藝術書展 UNFOLD 和 abC (art book in China),門票銷售火爆。2004 年紐約著名自出版機構 Printed Matter 最先發(fā)起紐約藝術書展,如今藝術書展成為城市視覺文化消費的狂歡地。
與熱鬧的消費相比,如 Closing Ceremony 這樣的藝術書店卻不容易生存。6 月,他們干脆在 Same Paper 的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一個與書店同名的新欄目,和那些曾經營過實體空間的朋友們“敘舊”,聊它們?yōu)楹坞y以持續(xù)。大城市不斷上漲的成本、經營不善都在擠壓盈利空間,一些自出版機構已經從大城市“撤離”,轉向二三線城市,比如選擇在寧波駐點的“假雜志”。
“不可抗力”同樣在擠壓“小眾趣味”的生存空間。6 月,健崔與 Same Paper 聊了聊他的“關張經歷”,2014 年他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 BLAKK ,售賣黑膠唱片、小眾時裝設計、獨立雜志與攝影書,不定期會舉辦小型展覽。2017 年底 BLAKK 在北京整治“拆墻打洞”的進程中被迫關閉,被要求在三天內清空店鋪內所有東西。
在 Closing Ceremony 這間實體書店關閉后,Same Paper 的自出版項目還將繼續(xù),未來將不定期以快閃店的形式出現。
。▉碓矗汉闷嫘娜請 李麑)
3000㎡RDV書店亮相西安SKP 涵蓋酒吧、餐廳等業(yè)態(tài) 咣當·城之光書店入駐杭州西溪銀泰城,更像是個小型商場 上海購物中心“書店+”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樣? 無人超市“熱風”刮過,馬云又在杭州開出首家無人書店 替新華書店招暑期管理員?騙人的! 搜索更多: 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