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16點,百麗國際正式宣布從港交所退市,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公司總估值為531億港元,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港元相比,市值縮水65%,近千億港元蒸發(fā)!
朋友圈炸了窩,點開幾篇文章,感覺“百麗”不像是退市,到像是倒閉一樣,隨便截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這畫風:

“一代鞋王再見”、“11萬員工何去何從”、“2萬家門店何去何從”,像不像公司倒閉了?
不少文章的結尾都用了同一句話來總結百麗退市:"百麗的成功興于百貨商場的崛起,百麗的失敗也源于對百貨商場的無限執(zhí)著,對電商的到來,絲毫沒放在心上......."
注意,里面用到了一個詞,叫做“百麗的失敗”,對于百麗退市,我今天聊三個問題:
1、百麗失敗了嗎?
2、百麗為什么要退市?
3、百麗的利潤為何會下滑?
一、百麗失敗了嗎?
在鞋服行業(yè)浸淫多年,見過不少品牌失敗,那些失敗的公司,幾乎都有幾個共同特征:
-
長期虧損,現金流越來越少;
-
拖欠供應商貨款;
-
大量員工在市場上找工作;
最近有一家典型——“樂視”,就完全具備以上3個特征,大家自行百度,再來看看“百麗”
1.百麗盈利現金充裕——2016年盈利24.03億人民幣,如果一年賺24億叫作失敗,我也很想“這樣失敗”

2.百麗沒有欠款信息——百度搜索不到任何百麗的欠款信息(加盟商挑選品牌可以用這招)

3.獵頭圈沒有大量百麗員工找工作——百麗管理團隊增持公司股份,哪有空出去找工作?

所以,百麗并沒有失!失敗的“鞋王”是2016年虧損8.37億的達芙妮,如下圖:

達芙妮2012年利潤9.75億,2016年虧損8.37億
為什么達芙妮失敗了,而百麗沒有失?百麗將來會不會像達芙蓉那樣虧損8個億呢?
我的答案是:百麗不會,達芙妮的失敗,在乎市場被嚴重稀釋的情況下,仍然將“幾乎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百麗早就代理了Nike、Adidas、PUMA、Converse等運動品牌,和MOUSSY、SLY等潮流女裝品牌,銷售業(yè)績已經占到半壁江山,如下圖:

運動+女裝占到總營收的50%左右
百麗代理的運動品牌不用我多說,相信大家都知道,可那兩個日本女裝品牌MOUSSY和SLY,你有可能不知道:

這兩個不起眼的潮牌業(yè)績怎么樣呢?我沒有具體數據,但“浙江巨子”王總裁經常在我耳邊說:“MOUSSY這個小店過千萬了,SLY這個店700萬......”
鞋類品牌經歷了十幾年的高速發(fā)展之后,市場一定會被稀釋,在鞋類品牌走下坡路之前,百麗提前布局了運動品牌和女裝潮牌,以每年15%的增長,或彌補鞋類品牌13%的下滑,到2016年,集團總業(yè)績竟然有2.2%的增長,這是相當有戰(zhàn)略眼光的:

依我看,百麗不但沒有失敗,而且是成功的戰(zhàn)略轉移,只是轉移還在進行中...
一定有人會問:百麗既然沒有失敗,那為何要退市呢?
二、百麗為何要退市?
百麗退市的原因,網上可以查到,簡單梳理一下:
1.截至2017.2.28,營收417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24億元,同比下降18.1%。
2.這2016-2017財年利潤大跌到24億,是從51億、40億、29億一路跌過來的;
3.鞋類業(yè)務持續(xù)疲弱,導致相關業(yè)務商譽減值,其他無形資產也跟隨減值;

百麗國際利潤連續(xù)3年跌幅在20%左右
重點是第3:商譽減值導致無形資產跟隨減值;說白了,就是擔心股價"跌跌不休",引發(fā)股民(包含持股員工)的恐慌性拋售,造成市值大幅度跳水,給股東造成巨額經濟損失!
ESPRIT(思捷環(huán)球)如日中天時,股價高達133元,2006年前后,邢李原(林青霞老公)以每股69元~54元的價格賣掉ESPRIT的股份,套現214億元離場,如今ESPRIT的股價是3.9元
共2頁 [1] [2] 下一頁
“鞋王”百麗退市,兩萬家店面“船大難掉頭”
鞋王百麗黯然退市,輸給電商?其實敗在大而平庸
百麗宣布退市:受電商沖擊 曾不到兩天就開一家店
百麗退市達芙妮業(yè)績下挫 女鞋品牌頹勢何時止?
百麗創(chuàng)始人被“馬云逼上絕境”:賣了企業(yè) 套現百億
搜索更多: 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