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公認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寒冬,其中共享經濟遭遇的寒流尤其嚴重,摩拜賣身,OfO倒閉,共享汽車全軍覆沒。不過在寒氣逼人的氣氛之中,共享充電寶這個細分賽道卻顯得風平浪靜,雖然在整個2018年并未傳出有新的融資案例,但亦未出現(xiàn)頭部玩家出局,相反,都市的很多酒吧飯店、廳堂會館里面,可見可用的共享充電寶越來越多。
共享充電寶創(chuàng)業(yè)起于2015年,但真正爆發(fā)于2017年。在2016年至2017年,共享充電寶行業(yè)共獲得融資31筆,其中28筆發(fā)生在2017年,月均融資2.3筆。
在經過2017年的激烈競爭與淘汰之后,有4個品牌組成的頭部陣營已經比較穩(wěn)固,它們分別是街電、小電、來電與怪獸。
這“三電一獸”,在2017年分別完成被(聚美優(yōu)品)并購、B輪、A輪與A+輪融資。
為何共享充電寶這個賽道,沒有像共享單車那樣垮塌?
大望路邊攤認為,雖同為“共享經濟”,但兩者其實區(qū)別明顯。

總結下來就是:
共享單車——沒有場租費;但供應鏈與運營成本很高;看不到回血希望;
共享充電寶——場租費高;但供應鏈與運營成本不高;C端付費,有回血希望;
供應鏈與運營成本的相對低廉,讓共享充電寶并沒有出現(xiàn)共享單車那樣的“突然死亡”。然而,在看似平靜了1年之后,2019年的共享充電寶市場,也要上演大逃殺了。
這要從上星期媒體曝光的一份融資BP說起。
怪獸融資BP,撲朔迷離
4月15日,某媒體曝光了一份怪獸充電尋求融資的BP文件。文件顯示,怪獸充電正在尋求新一輪3000-5000萬美元的融資。
有意思的是,在這份BP文件曝光之后,怪獸充電突然宣布自己已經于2018年底獲得了一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由高高瓴資本、新天域資本、小米、順為資本等機構,和美團前COO干嘉偉參與投資。
這個略帶戲劇化的事件,可供媒體解讀與玩味的有兩點:
。1)媒體曝光的BP文件之中,有哪些敏感信息和可供“打臉”的信息?
。2)怪獸充電為何在BP文件被曝光之后急于宣布融資?之前又為何隱藏信息?
在被曝光的BP文件中,有一頁涉及上述第(1)點信息,很值得關注:

該頁內容顯示,有關直營業(yè)務盈利模型的分潤數(shù)據(jù)中,2018年11月,怪獸充電直營柜機盈利模型中“門店分潤”占比為23%,在扣除了銷售成本、折舊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各方面支出之后,怪獸充電依舊擁有31%的毛利率。
顯然,對于一個看來很難賺錢的行業(yè)來說,31%的毛利率是一個令人驚喜的數(shù)字。然而,這一頁內容剛曝光出來,就受到了媒體的質疑,因為媒體通過自己渠道得到的信息與該頁內容大相徑庭: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共享充電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