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餐網 李金枝
大批餐飲店仍在加速“逃離”商場。
“投資近300萬,撐了一年半還是要關店了。”在成都大魔方開火鍋店的小昭(化名)感到商場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他2023年入駐大魔方,開業(yè)到現在人氣一直不高,長期處于虧損狀態(tài),準備下個月關店了。
在黑龍江凱德廣場開兒童餐廳的裴麗(化名),上個月主動搬出了商場,在附近的商業(yè)街重新開業(yè)了。原因是商場希望她在另一家凱德廣場開2店,“開了等于白扔錢,這邊商場的人氣也大不如前,談了幾次沒成功,就撤店了。”
除此之外,像北京的東南亞大排檔“奈斯椰”近期宣布與不再與五棵松萬達廣場續(xù)約,并于2月15日撤離商場;青島創(chuàng)意融合菜品牌銀棠·新中餐也在近日關閉了青島嶗山金獅廣場店、金鼎利群店等3家門店;西安的韓式烤肉品牌“寬爐烤肉”接連撤出大悅城、萬象天地、合生匯、大都薈等商場……
去年10月,紅餐網曾報道過,在商場客流量下降、租金高企不下、各種隱形要求不斷增加的多種因素下,一批餐飲人選擇離開商場。(延伸閱讀:連夜跑路?一批餐飲店率先“拋棄”商場)
這種勢頭如今看來有增無減,不少資深餐飲人更是直言,至少還要2年,撤離潮才能看到拐點,而這背后,商場和餐飲店,要共同經歷殘酷的洗牌和價值體系重構!
人流下降、租金不減,
商場開店越來越不劃算了
《2022-2024購物中心開關店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34.9%的購物中心新入駐商鋪少于關店商鋪。換言之,超三分之一的商場愈來愈空了。
智勝餐飲品牌戰(zhàn)略咨詢創(chuàng)始人壽文彬表示,商場流量早已到達峰值,眼下除了海底撈等大規(guī)模連鎖餐飲品牌還有一定的議價優(yōu)勢,中小餐飲商家在商場開店不是好選擇。
在他看來,未來2年,商場餐飲店的生存狀況依舊艱難,回流最少是2年后的事。
除了前文已經提到,一大批餐飲商家仍在前赴后繼用“腳”投票,加速撤離商場之外,追根溯源,商場和餐飲店,要經歷一場殘酷的洗牌和價值體系重構。
對于餐飲商家而言,商場相當于線下的流量入口,租金等一系列費用就是獲客的成本,而如今這筆帳越來越難算下去。
從流量層面來看,一方面,商場整體數量全面過剩,必然分流,因此商場餐飲店普遍面臨人流量下降的問題。
《2024中國商業(yè)地產市場年報》顯示,去年全國共新開業(yè)3萬方以上集中式商業(yè)370個。截至2024年底,全國三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就有近6700個。
以前3公里范圍內可能就一家商場,現在可能有3家商場。商場的人流量,因為商場本身數量的增加而大大稀釋了,餐廳客流狀況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據湘菜人微報報道,湖南某大型商場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年累計客流量同比2023年下降了近40%,商場里餐飲門店閉店率超30%。
另一方面,大量商場老舊過時,設計不合理,在如今越來越注重悅己、情緒價值消費的趨勢下,對顧客的吸引力下降,最終也會影響餐飲店的客流,尤其是開在高層的餐飲店。
自20世紀90年代起,商場興起,其一站式購物、娛樂、餐飲的綜合模式,對消費者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大量人流涌入商場。但隨著各種商業(yè)業(yè)態(tài)豐富,商場不再特別。
目前很多商場依然延續(xù)舊模式,一層多為美妝,二層到五層大多是服裝、潮牌,再往上才是餐飲和電影院。這種布局使得餐飲和娛樂業(yè)態(tài)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動,導致商場的吸引力越來越弱。
在價格和價值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商場的招商、租金(定價)、營銷等也未能及時調整。
商場招商同質化嚴重,幾乎每一家商場,都有相似的品牌,宛如復制粘貼。在消費者看來,逛哪家商場都一樣,沒有新奇感。
一從業(yè)十多年的資深商業(yè)地產相關人士直言,購物中心招商正在陷入惡性循環(huán)。空鋪越多,勢必要大力招商填鋪,有些商場還因此降低入場門檻,就想著先找個店開起來。
但這樣可能導致2個后果,一是招到一些不符合商場客群和定位的餐廳,導致消費者體驗感下降,進而導致商場人流下滑;另一種則是哪個品類火就招哪種類型的餐廳,使得商場同類型餐廳扎堆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商場招商更難。
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