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職業(yè)餐飲網(wǎng) 旖旎
近日,一則“建議大家不要去吃自助小火鍋”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不僅閱讀量超過2.3億,還引發(fā)了超2.6萬條的評論熱議。
起因是網(wǎng)友在小火鍋店打工時發(fā)現(xiàn),店內(nèi)隔天保存的發(fā)臭食材換一遍水就再次上餐桌,洗菜池還用來涮拖把等一系列亂象。

而就在半個月前,“小火鍋為什么不受歡迎了”才登上過微博熱搜。
群雄逐鹿的“小火鍋”,無疑坐擁今年最閃亮的C位,憑借“性價比”“豐富”,在各大商場獨攬“高朋滿座”的紅火場景。
這不僅引得一批大佬入局,也殺出很多黑馬品牌。
但在狂潮之下,卻暗藏很多“隱憂”,差評、低質(zhì)、食安問題接踵而至……
處于“草莽階段”的小火鍋,餐飲人如何破局“野蠻生長”?
01
小火鍋狂潮之下,
一邊是群雄揭竿而起,一邊是“差評”亂象叢生
近兩年,餐飲生意越發(fā)難做,品類的融合,價格的內(nèi)卷,讓很多餐廳陷入“生扛”。
而在消費降級之下,小火鍋品類迎來“復興”,這讓很多餐飲人看到風口浪潮下的新機會,躍躍欲試想入局。
1、半年新增1500家,小火鍋成“香餑餑”
“工作日排隊1小時以上”、“有品牌突破千店規(guī)模”、“翻臺破10輪以上”……
憑借著令人艷羨的門店業(yè)績,和在各大商場火爆的人氣,小火鍋成了很多餐企盯上的“香餑餑”。
據(jù)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月到6月底,新增“小火鍋”相關企業(yè)已達到1500余家。
全國各地也涌現(xiàn)出一批小火鍋品牌:河南的“圍辣”、沈陽的“喜家”、長沙的“盛香亭轉轉熱鹵”和專做直營的“一圍肥牛小火鍋”、山東的“龍歌”、西安的“串士多”、哈爾濱的“蘇小北”,北京的“農(nóng)小鍋”、江蘇的“紅厭厭”……
甚至有很多品牌的門店超過百家、千家。
更有越來越多火鍋、快餐大佬們也盯上了平價小火鍋這一品類,像是南城香、大斌家、呷哺呷哺。
而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在躍躍欲試“殺入”,畢竟,誰也不想錯過這波“風口”。
2、“低質(zhì)、破爛肉、臟”,雜牌大軍遭受如潮差評
雖然小火鍋成了很多顧客的新寵兒,但在風口之下,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破防了,食材不新鮮就算了,種類還特別少”
“都是破爛肉,合成肉,各種科技和狠活”
“根本沒有服務,眼看著別人用公共夾子往嘴里放”
“太臟了,菜上粘著麻醬,一看就是別人用筷子夾過放回去的”
……

無序的低價競爭也讓小火鍋迎來了鋪天蓋地的“差評”。
在大眾點評平臺上,多家旋轉小火鍋的評分在4分左右,連4.5分以上的店鋪都少見;在小紅書上,關于“旋轉小火鍋臟不臟”的話題下有高達408萬+篇筆記,“小火鍋踩雷菜品”“小火鍋合成肉”的話題下有近2萬篇筆記。
因為差評潮,小火鍋的口碑也急轉直下。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