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吃慣了大街小巷蘭州拉面的中國人,仍然接受不了30多元一碗的面,和不那么煙火氣的工業(yè)味道。
這些拉面新貴試圖還和商場里的烤魚火鍋對比,凸顯自己的性價比。但在消費降級的情況下,消費者仍有選擇,比如各種小吃美食充斥的商場負一層,長期人滿為患。
踩著消費升級起飛又降落的,不止是這些網紅品類,還有一些老牌餐飲品牌。
比如被稱為“芝士蛋糕鼻祖”的日本品牌LeTAO ,是一個25年的老品牌。來中國前兩年業(yè)績還非常漂亮,第三年就開始走下坡路。高峰期開了25家店,如今來中國第五年,如今僅剩4家店,還拖欠房租、物業(yè)管理費、推廣費。
其在中國的價格比日本高1.5-1.8倍,雙層芝士蛋糕238元一個。翻看消費者評論,產品品質和口味均受到認可,而“貴”成了被提及最多的詞。
中產階層“返貧”,原先打中間價位的那一波品牌沒了客群。閉店是不得已,也是商業(yè)世界的自然淘汰。
“該省省,該花花,騎著自行車逛酒吧”,年輕消費者更加注重質價比,錢該怎么花,心里有個十分清楚的賬,餐飲品牌“虛高”的價格水分終究會被擠出。
03
“救不了”的背后,“餐飲閉店”的經典原因仍在上演
餐飲有著巨大的線下流量和好的現金流,不斷吸引著人們前仆后繼。就像創(chuàng)業(yè)小白的開店潮,你勸不住一樣。等閉店潮真正來臨,你也救不了,因為“閉店的因”早已種下,閉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1、品類進入衰退期,無力回天
作為甜品界的開山鼻祖,許留山是港式甜品的代名詞,從60年前白手起家,高峰期開店300家。
但近幾年,許留山業(yè)績開始走下坡路,深圳等多地許留山門店大面積關閉,一度出現過會員無法登錄、退卡無門等情況。
此消彼長,隨著新茶飲崛起,喝奶茶成為年輕人最新的生活方式。而和當時港式文化一起興起的傳統(tǒng)甜品品牌,也走向衰落。這就是品類走入衰退期的結果,好像沒有做錯什么卻輸了,成為時代的眼淚。
2、管理出問題,思維老化
商場如戰(zhàn)場,一只優(yōu)秀的團隊才能不斷打勝仗,怕的是,潰敗已從內部發(fā)生。
烘焙第一股、30年的烘焙老品牌“克莉絲汀”,高峰期開出了1000多家店,陷入內斗10年,自曝欠款幾千萬,門店全關。
而克莉絲汀忙于內斗的幾年,也是烘焙賽道變化最快的幾年,不論是產品更新、目標客群、營銷方式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一些黑馬烘焙品牌橫空出世。而克莉絲汀不管是產品還是品牌,都止步不前。
還有一類餐飲企業(yè),固守著向加盟商賺供應鏈錢的傳統(tǒng)思維,對品牌、管理都不太在意,導致品牌一步步走向下坡路。
比如,本宮的茶誕生于新茶飲的黃金期,曾有明星股東流量加持,高峰期全球開出1000家店,但卻被爆偷稅漏稅,明星股東胡海泉退出,本宮的茶還被列為失信執(zhí)行人。
這個品牌一路負面纏身,開店不集中,甚至沒有自己的大本營根據地,加盟商糾紛,管理欠缺。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最后卻只能“掉隊”。
3、純資本驅動型,商業(yè)模式未跑通
商業(yè)世界瞬息萬變,創(chuàng)業(yè)故事層出不窮,試圖用石破天驚的商業(yè)模型賺得盆滿缽滿,最后卻無奈閉店的餐飲創(chuàng)業(yè)者也不在少數。
時萃咖啡,靠小程序起家,去年融資過億,今年卻十幾家線下門店一夜全關,連小程序也關了。時萃咖啡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故事沒有講通,線下服務也屢遭吐槽。2年融資五輪,強靠資本驅動,商業(yè)模型沒跑通。只能叫停。
一個店6000平,耗資一個億打造的全球最大蛋糕店,昂司蛋糕,卻宣布停產停業(yè),欠薪欠款官司纏身。蛋糕100元到2000元,客單價63元,房租一個月260萬,每天要賣上千單才能賺回房租。而性價比和產品也被消費者吐槽。商業(yè)模型沒有跑通。
流量獲取只是餐飲的第一步,實體門店的經營要產品、供應鏈、服務體驗“面面俱到”,鏈條極長,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天馬行空想法是不夠的,還需要切切實實跑通商業(yè)模式。
小結:
沒有人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嘔心瀝血經營的店關掉,關店是一種無奈選擇。
本文提到的一些餐飲品牌,有的經營了幾十年,有的經營了幾年,而且或多或少都曾獲得“高光時刻”,一度“名聲大噪”。
有的品牌是努力經營了,但無法挽救,被時代或強敵拋下;有的品牌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卻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爛;有的品牌則是賭錯了趨勢,找錯了賽道,滿盤皆輸。
當然,即便今年餐飲經營頗不容易,關店數也多,也仍然有一些連鎖品牌成長迅速、門店流量不減。不管多難,消費者的底層需求不會變,做得好的餐飲店依然會脫穎而出。
從自己、他人身上總結寶貴的餐飲創(chuàng)業(yè)經驗,也將化為更堅實的壁壘,更穩(wěn)地前進,新的一年,重新出發(fā)!
來源:職業(yè)餐飲網 焦逸夢
共2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