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賽道也如此,不舍火鍋味,但也要保住錢包,社區(qū)火鍋成了最佳“平替”。
03
社區(qū)火鍋如何做加減法?
中國火鍋品類的沸騰,從最初的夫妻店、社區(qū)店開始,經(jīng)歷了多年模式、產(chǎn)品與場景的創(chuàng)新,最終回到了原點,一個方向是社區(qū)火鍋店的“再崛起”,主打一個陪伴和高性價比,另一方面是像萍姐火鍋這樣,把場景做到了極致,兩個走向。
一家好的社區(qū)火鍋店,在運營層面,要有“簡”與“繁”結合的能力。
1)裝修、營銷,能省則省,一切奔著“性價比”去
在裝修方面,摒棄過多場景的打造,主打一個溫馨、干凈、舒適,外擺區(qū)幾張木方桌,幾把小竹椅,紙糊的燈籠高高掛起,主打一個氛圍感。
一方面是為了營造親民的用餐氛圍,二是能在裝修成本上大省一筆,有些創(chuàng)業(yè)者直接去二手市場淘舊貨來打造餐廳,風格懷舊,成本又下降了一大塊。
拋棄慣常的思維,在裝修、營銷降成本,向性價比發(fā)力,用低價菜品引流,從而打破冷啟動。
2)重視口碑營銷,服務更溫暖、更靈活
在“繁”這一層面,是指對社群的強運營。與商場強大且流動性的客群相比,社區(qū)的客群相對固定,口碑營銷頗為重要。
在重慶渝北有家“朋友的朋友的火鍋店”,創(chuàng)始人在社交平臺上記錄了開店的全過程,例如去舊貨市場回收餐具,200塊買下中古箱子,1.5萬搞定軟裝,16萬開出火鍋店,主打一個扣扣索索,能省則省。
在運營方面,和名字一樣,“朋友的朋友”,主打一個溫暖陪伴。每天新鮮采購食材,在社交平臺上展示。
在口味調整上更靈活,有消費者反映微微辣都很辣,火鍋店就根據(jù)消費者的意見,快速調整鍋底,將辣度降到部分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程度。
在服務上,更注重細節(jié)。如點完菜后,問一句“您有什么忌口?”,鍋底上桌后提醒一句,“小心燙“,顧客要離開時提醒一句,“帶好隨身物品,慢走”……
及時調整、社交媒體的推廣,加上服務細節(jié)的重視,都是提升服務溫度的關鍵。
3)高復購產(chǎn)品,多增長曲線,深耕“一畝三分地”
選擇扎根在社區(qū),實際上就是大致“圈定”了消費客群,如何種好這一畝三分地,多產(chǎn)糧食是關鍵。
在主力產(chǎn)品選擇上,盡量選擇高頻復購的品類;保持固定頻率的上新,讓消費者時刻有新鮮感;利用門店全時段的優(yōu)勢,增加鹵味、燒烤等外帶檔口,多條增長曲線。
雖然社區(qū)火鍋給人一種全靠“性價比”打天下的錯覺,但更重要的考驗在扎實的運營能力,如何扎根社區(qū),逐漸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一環(huán),這才是一個社區(qū)火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
來源:餐企老板內(nèi)參 七飯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