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團外賣業(yè)務初期,王莆中曾拉來一位專門做系統優(yōu)化的博士搭建外賣系統。隨著業(yè)務規(guī)模與日俱增,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大幅提升。
去年開始,美團在B端加大投入,110億元主要用于行業(yè)營銷計劃、全面數字化升級、供應鏈服務改造以及商戶鼓勵等四個方面。 持續(xù)加碼也體現在科研投入上。2018、2019、2020三年前兩個季度,科研投入在總成本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分別為:26.87%、28.94%、32.26%,科研投入每年連續(xù)保持兩位數增長。
其結果是從自動接單代替人工搶單,從營銷數字化到智能調度系統,美團慢慢擺脫小巨頭們重營銷、輕研發(fā)的通病。
表面上,外賣連接供需兩端,實際上是智能調度系統、云、大數據等基礎設施陸續(xù)鋪陳的結果,而底層基礎在于平臺每時每刻還在產生大量數據。77億用戶評論,上百億圖片,這些真實數據能為人工智能深度探索提供學習樣本。
2018年年末,美團無人配送車“小袋”落地雄安新區(qū)投入試運營,集團在無人配送領域動作頻頻。
去年年初,外賣話事人王莆中出現在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雖然在采訪中他認為眼下無人配送受限于場景,短期難以落地,但在部分標準化場景中具備一定可操作性。 一旦國內商業(yè)無人駕駛技術成熟,美團外賣運力結構將發(fā)生巨大變化。機器人代替人力,外賣小哥轉變?yōu)檫\維、維保、充電以及維修人員。
叁
進入2020年,各行業(yè)相互融合的頻率不斷增加,而美團為特有的業(yè)務模式。 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外賣不僅為餐飲業(yè)帶來線上線下融合的可能,本地站點+外賣小哥構成的即時配送網絡和數字化技術正在重構“人貨場”。
一年前的問題在于如何加速這一趨勢,由于疫情催化,眼下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滿足用戶生活的各個維度。 去年1月,美團買菜開通測試,十八個月后美團優(yōu)選上線入局生鮮,疫情中將華為新發(fā)布的手機送到用戶面前,種種跡象表明美團還有更大的雄心。直到最近推出“團好貨”,外界發(fā)現下一個方向很可能是實物電商。
今年8月13日,美團上線團好貨,該項目目前由美團閃購團隊負責,依托即時配送業(yè)務(買菜、跑腿),還接入了包括三通一豐一達郵政等快遞運營商。 涉及的產品有五大類,包括水果、百貨、零食、糧油、生鮮,從產品特點看,像是對現有業(yè)務內容的一次嘗試,其目的可能并非劍指阿里,而是更接近于拼多多。
拼多多一度依靠“9塊9”專區(qū)迅速占領下沉市場,團好貨也是通過補貼手段降低價格門檻獲客,在商品類別上也有高度相似性。不過從目前的交易規(guī)模看,銷量還存在很大增長空間。
美團鏈接百萬商家與數億用戶,為了構建完備的本地生態(tài),從“吃喝玩樂”向本地購物方向拓展是必然趨勢,至少在同城配送中美團擁有得天獨厚的末端物流優(yōu)勢。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配套設施,美團APP內的支付功能也在日益完善。5月29日,月付試運營期間,近43.7%的分期付用戶月收入高于8000元。為了抓住七夕暴增的酒店訂單,美團趕在8月初全面支持分期,打通內部生態(tài),期效果有望在下個季度顯現。
內循環(huán)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包括以即時配送為核心的業(yè)務張力,讓美團的業(yè)績走過寒冬,在消費復蘇之時迎來強勁反彈。
來源:銀杏財經 陳釀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美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