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是劉強東引以為傲的決策,也是京東最強大的護城河,資本大鱷紅杉、高瓴、騰訊紛紛砸錢入股。
但是12年過去,京東物流為什么虧得一塌糊涂?
京東物流只夠虧兩年?
4月15日凌晨,劉強東發(fā)了一封郵件,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
這位來自蘇北農村的耿直老板,毫不隱晦地把京東物流的老底,全都擺上了臺面。
京東物流2018全年虧損超過23億,而且是連續(xù)第十二年虧損,如果扣除內部結算,2018年京東物流虧損超過28億。
劉強東最后表示,如果繼續(xù)這么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
誰都沒想到,劉強東一直引以為傲,而且每年都要當一天快遞小哥的京東物流,已經(jīng)虧得只剩下底褲了。
如果再不改變,等待京東物流的或許只有死亡!
回顧往昔,京東物流曾是劉強東力排眾議的產物,為了這個“親兒子”,京東砸了幾百億,引入紅杉、高瓴、騰訊等資本大鱷,作為戰(zhàn)略股東。
但在今天,曾經(jīng)的驕傲,變成了累贅。
為此,劉強東不惜背負“塑料兄弟情”罵名,取消數(shù)萬名配送員的底薪,還在去年10月,正式殺進個人快遞市場,相繼推出“特惠送”(陸路運輸價格較低)、“特瞬送”(同城快遞配送)、“特快送”(航空運輸次日/隔日達)等服務,跟龍頭老大順豐,在一個碗里搶飯吃。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還對B端虎視眈眈,先后推出冷鏈卡班、冷鏈城配、冷鏈整車等業(yè)務。
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人們不禁要問,難道快遞真的這么難做嗎?
我們來對比一下京東物流的幾個友商,除了百世在虧損之外,三通一達和順豐,都是在賺錢的。
所以說,干快遞還是能賺錢的,特別是中通,利潤率可以達到驚人的24.9%,也就是說,每做10塊錢的生意,中通就可以賺2.5元。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快遞公司都賺錢,京東物流卻虧得一塌糊涂呢?
京東商城養(yǎng)不活京東物流
2007年,劉強東冒天下之大不韙,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燒錢自建物流,京東物流誕生。
2017年,已經(jīng)10歲的京東物流另起爐灶,正式從京東集團獨立出來。
再到如今,成為與京東商城、京東數(shù)科平起平坐的三大馬車之一,京東物流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京東物流僅服務京東自營商品; 第二階段,京東物流開始為京東商城平臺的第三方賣家服務; 第三階段,京東物流全面開放,開始為網(wǎng)易嚴選、小米有品等社交平臺服務。
由此可以看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京東物流都很“傲嬌”,只做京東集團的御用物流團隊,而不為其它客戶服務,直到后來實在撐不住了,才慢慢開放給第三方賣家,以及外部的電商平臺。
2016年Q3,京東物流總訂單的77%來自京東商城,2016年Q4為75%,2017年Q1、Q2、Q3,比重分別為78%、79%、76%。
也就是說,京東物流業(yè)務的發(fā)展,完全取決于京東商城,開放平臺只貢獻了20%左右的訂單量。
如果京東商城的業(yè)務量,一直蹭蹭往上漲,京東物流也能不愁吃喝,可問題是,京東商城漲不動了。
京東財報顯示,與2014年相比,2018年,京東營收增速已經(jīng)從66%,跌到了28%,而且呈現(xiàn)出逐年下滑的趨勢。
更可怕的是,作為電商平臺最重要指標的活躍用戶數(shù),進入2018年之后,京東的這一數(shù)據(jù)也一直在3億徘徊,增長乏力,遭遇天花板。
作為京東的掌門人,劉強東對京東物流的發(fā)展,也是相當清楚,他表示問題出在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自建物流的高成本,把京東拖進連年虧損的泥潭。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京東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