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拼速度打價格戰(zhàn)的快時尚,一邊是不斷漲價的奢侈品牌,時尚單品的價格不斷向兩極化發(fā)展,這已經引起行業(yè)的警惕。

那么,一件衣服究竟怎樣定價才是合理的呢?
眼下,消費者很難不對時尚單品的定價感到困惑。一條Old Navy的牛仔褲低至150元,但一件Gucci T恤定價要超過5000元。根據(jù)常識,牛仔褲的生產工序比一件T恤復雜得多,但是有一定意識的消費者也會對另外一個名詞不陌生,品牌溢價。
簡單來說,奢侈品牌單品相較于普通單品高出的價格,很大一部分來自品牌溢價,這也是奢侈品牌價值的體現(xiàn)。由于價格與供需關系緊密聯(lián)系,奢侈品所構建的特別性和有限供給為其產品帶來了充足的溢價空間。消費者對奢侈品牌及其logo的崇拜,可以令一件成本低廉的T恤賣出天價。
那快時尚為什么那么便宜呢?眾多復雜原因中包含兩個“轉移”,手工制作向大規(guī)模自動化的轉移,發(fā)達地區(qū)向不發(fā)達地區(qū)的轉移。
消費者常常能夠在快時尚服飾的標簽上看到產品由柬埔寨、孟加拉國、土耳其、墨西哥等國制造。而隨著中國的產業(yè)升級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不少服飾品牌已經開始將代工廠由中國轉移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地區(qū)。
除此以外,由于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快時尚行業(yè)正在掀起價格戰(zhàn)。
從2015年起,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對260多個品類的商品降價20%,而目的則是通過價格優(yōu)勢進一步擴大消費層。西班牙快時尚Mango早前也宣布旗下休閑系列降價,幅度為降約15%。優(yōu)衣庫也在全面實施降價措施,其母公司迅銷集團董事長兼CEO柳井正曾表示,消費者并不認同新產品等于高價格,時尚零售環(huán)境如今非常艱難,公司在這種環(huán)境下提高價格是一種錯誤。H&M則是以一直以吸引眼球的跨界合作款,來提高其商品的性價比。有數(shù)據(jù)顯示,自今年1月以來,Zara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衣服價格平均下跌了9%至14%。
事實上,傳統(tǒng)快時尚的價格還沒有觸底,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沒有實體包袱的時尚電商得益于更高效的供應鏈運轉效率,其定價之低常常超出人們的想象。消費者可以在Asos、Misguided、Boohoo等超快時尚(Ultra-Fashion)電商上購買到5美元左右的T恤,15美元的牛仔褲等極低價格的單品。中國的網(wǎng)紅經濟和O2O電商同樣走低價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單品雖然便宜,卻仍然緊跟潮流,吸引了眾多價格敏感的青少年消費者。
隨著快時尚與奢侈品牌定價不斷極端化,該現(xiàn)象開始受到越來越多質疑。
首先,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對定價機制產生認知失調和麻木情緒。一些業(yè)內人士擔心,當消費者對5美元的T恤習以為常,他們將不再能夠接受更貴的衣服,倒逼快時尚品牌打價格戰(zhàn),而這無疑對品牌的供應鏈效率提出極高的要求,雖然這將促進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提高,但是其代價也是巨大的。
價格多低才足夠低呢,這很難說,但價格戰(zhàn)注定是一條死路。
值得警惕的是,快時尚品牌的供應鏈一直未能擺脫道德困境,而價格戰(zhàn)或將令這樣的狀況雪上加霜。據(jù)時尚頭條網(wǎng)早前報道,近日,倒閉制衣廠Bravo Tekstil員工藏在Zara衣服里的小紙條再次將快時尚推上風口浪尖。“你要買的這件衣服是我做的,但我沒有得到它的報酬。”這張藏在Zara衣服里的紙條被曝光后,快時尚品牌背后的供應鏈工作環(huán)境再度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圖為倒閉制衣廠Bravo Tekstil員工塞在Zara門店衣服中的小紙條。
快時尚背后存在的不道德供應鏈已非秘密。2012年11月,孟加拉塔茲雷恩制衣廠大火,導致121人葬身火海;2013年4月,H&M旗下一家位于達卡市郊的制衣廠突然倒塌,死亡人數(shù)超過1000人;2014年1月14日,綠色和平組織發(fā)布報告稱包括H&M等12個國際品牌童裝產品中含有毒害物質。 共2頁 [1] [2] 下一頁 快時尚漫步全球 ZARA如何建立自己的流行帝國? 快時尚關店,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打臉 服裝新零售困難重重 快時尚關店潮仍在持續(xù) 多品牌集體陷入規(guī)模魔咒 快時尚關店潮仍在持續(xù) 走精品路線或成主旋律 前三季度十大快時尚品牌內地新開門店同比微增4% 搜索更多: 快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