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市場來看,北京及上海依舊是達美樂中國實現(xiàn)收入的主要陣地。2019年至2021年,北京及上海市場分別實現(xiàn)收入7.02億元、8.69億元和11.47億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83.9%、78.7%和71.2%。
按下單渠道來看,線上已成為消費者購買達美樂比薩的主要渠道。2019年至2021年,包括達美樂中國自有線上渠道和第三方渠道在內(nèi)的線上渠道收入分別占同期收入的85.2%、95.6%、96%。
收入“三連漲”,利潤“三連負”。2019年至2021年,達美樂中國分別錄得凈虧損1.82億元、2.74億元、4.71億元。2022年上半年,達美樂虧損幅度雖有縮減,但仍虧損0.96億元。
仔細翻看財務(wù)報表不難發(fā)現(xiàn),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員工薪酬開支、使用權(quán)資產(chǎn)折舊依舊是達美樂中國虧損的主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達美樂中國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分別為2.28億元、3.11億元、4.27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27.3%、28.1%、26.4%;員工薪酬開支分別為3.36億元、4.69億元、7.04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40.1%、42.5%、43.7%;使用權(quán)資產(chǎn)折舊分別為0.97億元、1.28億元、1.62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11.8%、11.6%、10.1%。
綜合來看,上述三個支出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7成以上。以2022年上半年為例,在收入9.09億元的基礎(chǔ)下,達美樂中國需支付2.47億元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3.37億元的員工薪酬開支和0.9億元的使用權(quán)資產(chǎn)折舊,合計約6.74億元,占總收入的74.3%,扣掉水電費、營銷費等成本后,收入“歸零”。
“新店及新增長市場門店的高占比導(dǎo)致我們的凈虧損及經(jīng)調(diào)整凈虧損。”達美樂中國表示,由于2019年至今實施增長戰(zhàn)略,公司開設(shè)320家新店,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開業(yè)三年半或以下的門店約占公司門店總數(shù)的63%。
“此外,作為構(gòu)建全國性門店網(wǎng)絡(luò)戰(zhàn)略的一部分,達美樂中國一直專注于在新增長市場(為北京及上海以外的城市)進行擴張。”達美樂中國進一步表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底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長市場的門店分別約占門店總數(shù)的33%、39%、43%及44%,影響了利潤。
受虧損等因素影響,達美樂中國資產(chǎn)凈值不斷減少,由2019年1月1日的15億元減少至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3億元,并進一步減少至2020年12月31日的11億元、2021年12月31日的9.58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資產(chǎn)凈值僅剩8.51億元。
市場份額僅4.4%
比利潤虧損更嚴重的,是消費者正在對擴張中的“達美樂”失去興趣。
由于前期宣傳過于強調(diào)快速的外送服務(wù),不少消費者認為達美樂是沒時間的情況下才會下單的比薩,但這一點在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準時達”的光環(huán)下已經(jīng)失去優(yōu)勢。
其次是口味,作為傳承美國快餐文化的品牌之一,物美價廉是真,但若談及美味就差點意思,以至于其首席行政官Patrick Doyle曾直言:世界上每一個想要吃到夠快夠方便的比薩的人,都已經(jīng)是我們的客戶了,但那些想要好吃的比薩的人,沒有一個來這里。
可以參考的是,據(jù)媒體報道,2022年8月,達美樂近日關(guān)閉了其在意大利的29家門店的最后一家,徹底退出意大利市場。一方面,疫情大大削弱了其外賣配送服務(wù)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意大利人對比薩的挑剔也是使其碰壁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本土化運營的過程中,部分新品并不適合中國胃,因此不少消費者流向了中國本土連鎖比薩餐飲品牌尊寶比薩。
資料顯示,中國比薩市場高度集中,按2021年收益計算,前五名品牌占據(jù)51.6%的市場份額,其中,達美樂中國以4.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
排在第一的是必勝客,2021年必勝客實現(xiàn)收益136億元,占據(jù)37.4%的中國比薩市場,擁有2590家門店。排在第二的是尊寶比薩,是一家中國本土連鎖比薩餐飲品牌,2021年實現(xiàn)收益22億元,占據(jù)6%的中國比薩市場,擁有2150家門店。
僅從門店數(shù)量來看,截止至2022年10月7日在中國內(nèi)地12個城市擁有547家直營門店的達美樂中國,想要趕超必勝客和尊寶比薩,現(xiàn)實的鴻溝短期內(nèi)怕難以逾越。
來源:觀察者網(wǎng) 解紅娟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達美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