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時報》研究員發(fā)現,與2020年113.51%的增速相比,該公司2021年預報增速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事實上,自2015年上市以來,分眾傳媒營收雖然從2015年的86.27億元增至2020年的120.97億元,但整體的增速卻在放緩,特別是近兩年來出現了負增長。2019年該公司總營收同比下降16.6%,2020年總營收同比下降了0.32%。
截至2021年9月末,分眾傳媒的經營業(yè)績雖然實現大幅增長,但股價卻現疲態(tài)。Wind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18日達到年內最高點13.19元/股后該公司股價便開始震蕩下跌,截至11月19日,該公司股價收盤于7.25元/股,總市值為1047億元。
分眾傳媒2021年三季報主要會計數據(元)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業(yè)績增長承壓
對于業(yè)績與股價的背離,有市場分析認為,疫情反復的影響是分眾傳媒近期股價持續(xù)下跌的影響因素之一。該公司在今年半年報中也提示了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給廣告市場需求帶來的震蕩風險。
從整個廣告市場來看,除了抖音、快手等新興媒體廣告收入有所上升之外,包括騰訊、百度、微博等互聯網廣告大戶都在走下坡路。相關數據顯示,百度預期今年Q3廣告收入增速低于8%;騰訊三季度財報中也披露其網絡廣告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速從去年同期的16%下降至5%。
以廣告為主業(yè)的分眾傳媒自然不會幸免。從該公司廣告客戶來看,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面臨行業(yè)不景氣、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的難題。在發(fā)展不順、公司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部分企業(yè)在裁員之前,首先會停掉相應的廣告投放,以降低成本輸出。
雪上加霜的是,過去廣告投入主力軍的教育與房地產行業(yè),目前正面臨著政策調整,也對分眾傳媒的廣告收入造成較大沖擊。
今年以來,“雙減”政策的落地使各大平臺的學科教育類廣告大幅縮減,而房地產也面臨減少拿地、加速回款以降低資產負債率的降杠桿目標的巨大壓力。顯然,互聯網行業(yè)在強監(jiān)管下的不確定性以及教育、地產、交通等行業(yè)持續(xù)低迷,未來廣告需求可能會大幅減少。以上都會影響分眾傳媒的短期收入擴展進度,給該公司接下來的業(yè)績施加壓力。
此外,行業(yè)不景氣使該公司的回款陷入困境。分眾傳媒部分廣告客戶由于存在經營回款壓力,導致該公司的賬期結構隨之惡化,用于計提的壞賬損失和撥備相應增加。
截至今年6月30日,分眾傳媒應收賬款賬面余額53.42億元,計提壞賬準備20.51億元,占比38%。其中沒有呈現風險特征的應收賬款38.11億元,計提壞賬準備5.85億元;已經呈現風險特征的應收賬款15.31億元;計提壞賬準備14.66億元。
來源:投資時報 研究員 董琳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分眾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