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掃地茅”的科沃斯,光環(huán)正逐漸褪色。
特殊時期催熟了“宅經濟”,科沃斯也趕上了“風口”,其股價從2020年4月28日的17.9元,一路上漲至2021年7月15日的252.71元,市值高達1446.26億元。
卻不想,上漲勢頭戛然而止。
至此之后,科沃斯的市值不是在下跌,就是在下跌路上,一度縮水高達六百億元左右,迫使外界重新審視其“含茅量”。
更不妙的是,2021年10月25日起,股權激勵陸續(xù)解禁,而解禁股成本僅有20.28元,與當下的股價存在140元左右的套利空間,或進一步令其股價承壓。
為此,鋅刻度聯(lián)系了科沃斯相關負責人,到截稿為止,并未獲得正面答復。
對科沃斯而言,掃地機器人賽道依然火熱,資本市場為何不再對其看好?缺乏“護城河”,到底意味著什么?巨頭跨界競爭,其先發(fā)優(yōu)勢還能維系多久?
一言以蔽之,科沃斯的故事不香了。
清倉減持,誘發(fā)市值崩盤
眼下,科沃斯正經歷冰火兩重天。
單看業(yè)績,還是可圈可點,2021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為53.59億元,同比增長123.11%;凈利潤為8.50億元,同比增長543.25%。
然而,股價卻呈現(xiàn)一派凄涼的景象,短短三個月余下跌幅度最大高達45.39%,中間幾乎毫無抵抗之力。
這期間,科沃斯發(fā)布了掃拖機器人“地寶X1”系列,口碑毀譽參半,部分消費者的不滿聚焦于定價偏高、小物品避障能力不足、毛發(fā)纏繞嚴重、沿墻拖地效果不佳、頑固污漬清潔效果一般……
不過,直觀來看,科沃斯的潰敗與減持有關。
IPO之前,首發(fā)原始股東泰怡凱曾持有3284.75萬股,位列科沃斯第四大股東;IPO之后,泰怡凱陸續(xù)減持,到了2021年7月14日宣布“清倉式減持”剩余的全部1.8%股權,欲做一個了斷。
而站在泰怡凱背后的,正是科沃斯創(chuàng)始人錢東奇,因而被外界解讀為大股東“割韭菜”。

圖片來源:愛企查
風投人士Vesting告訴鋅刻度:“大股東減持,有多方面的考慮,或體外資產需要‘輸血’,或有意投資新興項目,或江湖救急,但在歷史高點位置梭哈,難免有‘割韭菜’的嫌疑,嚴重沖擊了長期投資的信心,用腳投票是上策。”
錢東奇背刺,在資本市場引發(fā)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奪路而逃成為投資者的共識。
事實上,先知先覺的資金早就開始撤退了。
譬如,頂流基金經理謝治宇就打了提前量,其管理的興全合宜、興全合潤在2021年第一季度位列科沃斯第四大、第六大流通股東,分別減持了165.58萬股、36.82萬股,減持幅度分別為22.27%、7.91%,而第二季度已被動退出十大流通股東的序列。
此背景下,科沃斯不再是A股的“財富密碼”,淪為資本市場的“絞肉機”。
Vesting進一步表示,錢東奇減持誘發(fā)市值崩盤只是表象,核心邏輯為科沃斯的商業(yè)價值撐不起近1500億元的市值。
“這好比小馬拉大車,爬坡時一口氣接不上,就摔得人翻馬仰。”Vesting一針見血指出,“寧德時代不一樣遭減持,市值短暫震蕩之后還不是又創(chuàng)了新高。”
據寧德時代2021年中報顯示,前十大股東中有四位進行了減持,減持幅度在4.86%~19.71%,其中包含大名鼎鼎的高瓴資本。
缺乏護城河,企業(yè)成長的一劑“毒藥”
簡而言之,科沃斯被高估了。
復盤來看,雖然其擁有先發(fā)優(yōu)勢,在市場洞察、品牌建設上也不乏建樹,卻并沒有筑起商業(yè)壁壘,長期競爭力屢屢遭外界質疑。
據公開資料顯示,科沃斯2021年上半年,研發(fā)費用為2.02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3.77%,2019~2020年的研發(fā)投入占比分別為5.22%、4.67%,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銷售費用為12.18億元,同比增長130%,占營收的比例為22.73%,與研發(fā)投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研發(fā)投入占營收比例逐年下降
而行業(yè)頭部iRobot的研發(fā)投入占比常年維系在11%~13%,更不用說科沃斯旗下子品牌“添可”對標的戴森,研發(fā)投入占比基本在40%上下。
這么來看,科沃斯的打法是“重營銷、輕研發(fā)”。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科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