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根據(jù)wind公開數(shù)據(jù)計算
在老鋪黃金的存貨明細里,庫存商品的占比最高。2017-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老鋪黃金庫存商品金額分別為2.26億元、3.19億元、5.07億元和4.13億元,分別占當期存貨原值的67.39%、69.99%、83.60%和70.73%。
值得關注的是,老鋪黃金的庫存商品金額與產(chǎn)銷數(shù)據(jù)還難以匹配。2017-2019年,公司的產(chǎn)量分別為1460.76KG、1980.91KG、2898.63KG,銷量分別為1136.24KG、1662.08KG、2084.69KG,當年新增的庫存量分別為324.52KG、318.83KG、813.94KG。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老鋪黃金委外加工產(chǎn)品的單位生產(chǎn)成本分別為246.13元/g、260.42元/g、294.56元/g,自行生產(chǎn)2018年和2019年的單位生產(chǎn)成本分別為254.71元/g、292.27元/g?傮w上看,委外加工和自行生產(chǎn)的單位成本相差不多,下面計算以委外加工的單位成本計算。
2019年,老鋪黃金的庫存商品金額增長1.88億元,用這數(shù)值除以當年單位生產(chǎn)成本294.56元/g,理論上當年庫存數(shù)量約增長638KG、與當年實際新增的813KG庫存量有較大差異。即使老鋪黃金2019年新增的庫存都是單位成本最低的鏨刻類金器(268.22元/g),當年最多新增約700KG庫存,與813KG庫存仍有100多千克的差異。
此外,2019年公司的單位材料(黃金)成本是穩(wěn)中有升,單位人工及制造費用也在增長,那按照2018年末單位成本最低的鏨刻類金器單價(251.94元/g)計算,2019年最多新增庫存商品746KG,與813KG仍差距較大。
據(jù)招股書,老鋪黃金在2019年度僅計提了64.07萬元的存貨跌價損失,這部分金額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庫存商品數(shù)量和金額難以匹配的原因是什么?一個可能合理的解釋是公司單位成本較高的庫存商品消化快,而單位成本低的商品庫存增加較多。不過,這有待老鋪黃金進一步披露更詳細的數(shù)據(jù)才能釋疑。
此外,老鋪黃金2017年的庫存金額也值得推敲。2017年,用公司新增的324.52KG庫存乘以單位成本246.13元/g,可得當年新增庫存金額約0.79億元。換言之,公司2016年末的庫存商品金額約為1.46億元。但不可思議的是,公司2016年12月成立,在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有1.46億元的庫存商品金額。
向最大供應商采購是否有商業(yè)合理性?
招股書顯示,老鋪黃金的第一大供應商為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工美集團”),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老鋪黃金向工美集團的采購金額分別為3.94億元、5.49億元、7.28億元和3.12億元,分別占當期采購總額的81.67%、86.61%、89.16%和87.34%。采購商品主要為黃金。
值得關注的是,A股黃金珠寶公司基本從上海黃金交易所采購黃金原材料,而老鋪黃金卻要“繞一個彎子”通過工美集團采購。據(jù)招股書,工美集團的黃金基本也是來自上海黃金交易所。并且,老鋪黃金從工美集團采購黃金的價格略高于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價格。
更有意思的是,老鋪黃金的大客戶王府井工美大廈還是工美集團的成員單位。7月2日新浪財經(jīng)《老鋪黃金IPO:經(jīng)營模式生變,最大供應商與客戶一家親》的報道,對老鋪黃金、工美集團雙方交易是否具有商業(yè)合理性及是否符合行業(yè)慣例等情況提出質疑。
老鋪黃金在更新的招股書中稱,公司與工美集團基于正常商業(yè)合作關系開展業(yè)務合作,不存在利益輸送情形。但老鋪黃金仍沒對為何不直接向上海黃金交易所采購黃金、為何向王府井工美大廈進行銷售等情況作具體說明。
中注協(xié)《審計技術提示第1號——財務欺詐風險》規(guī)定,“不符合正常商業(yè)運作程序的重大交易”屬于財務欺詐風險信號。那老鋪黃金8成采購額來自工美集團,而不直接向上海黃金交易所采購的交易也是否屬于“不符合正常商業(yè)運作程序的重大交易”?
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提到的財務欺詐風險信號僅代表有財務造假的可能,而并非坐實財務造假,投資者須結合多種渠道的公開信息仔細甄別。(來源:新浪財經(jīng) 公司觀察)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老鋪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