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東給左暉的答案是,勢必要做。
2014年10月,鏈家在線更名為鏈家網,彭永東任CEO。帶著團隊從鏈家總部獨立出來,彭永東把辦公室從望京搬到上地西二旗,因為這里碼農扎堆,更容易挖到寫代碼的人。
對于左暉和鏈家而言,2014年最重要的布局就是鏈家網的獨立,他們躊躇滿志,希望打造一個房地產交易領域萬億房產的O2O平臺。
在整個鏈家貝殼系里,左暉一直扮演著一個“潑冷水者”的角色。作為創(chuàng)始人,越是在花團錦簇、眾聲喧嘩之時,越要保持冷靜,不能傲慢,否則企業(yè)會出現問題。左暉非常清醒冷靜地認識到,當鏈家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須去探索一個更大的領域。
其實這一點,很多企業(yè)家、創(chuàng)始人都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但當我們去探索更大領域時,除了企業(yè)家的企圖心和雄心壯志,還要做好付出巨大努力的準備。很多人失敗,就是敗在沒有正確評估要付出的艱辛。
03
貝殼逆風生長
貝殼的生長過程也經歷了非常多的坎坷和磨難。它是如何茁壯地成長起來的?背后是什么樣的使命與愿景在支撐著它活得如此快速的成長?
貝殼的使命是:“做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愿景是:“服務2億家庭品質的居住平臺”。這樣的使命和愿景,跟之前“鏈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大差異。
相似的是,“有尊嚴的服務者”。房地產交易行業(yè)中的經紀人,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對他們沒有太多的好感,因為很多人都被這個行業(yè)中的經紀人坑騙過。貝殼想改變這一點,經紀人如果想要有尊嚴,給大家?guī)砹己玫钠焚|服務是首要前提。
差異是,貝殼找房是平臺。平臺就意味著“鏈家”已經不是行業(yè)內的一家企業(yè),它已經開始給整個行業(yè)賦能。
貝殼的模式是S2B2C,S即是大供貨商,B指渠道商,C為顧客,S2B2C是一種集合供貨商賦能于渠道商,并共同服務于顧客的全新電子商務營銷模式。通過整合整個平臺全產業(yè)鏈的能力,賦能全國品牌中介服務商,最終讓服務提供商能夠更好服務C端,同時實現自己做大做強。
通俗意義上講,它是房產中介領域的阿里巴巴,所有的商家在上面按照一定規(guī)則進行商品和服務買賣:消費者在一個集中平臺就可以看到他所有想看的“房子”,可以選擇更高評級的“品牌商家”服務,也可以選擇信用分更高的“經紀人”咨詢房子、享受他的專業(yè)服務。
實際上,貝殼的核心就是ACN合作網絡(Agent Cooperate Network,經紀人合作網絡),即在遵守房源信息充分共享等規(guī)則前提下,同品牌或跨品牌經紀人之間以不同的角色共同參與到一筆交易中,成交后按照各個角色的分傭比例進行傭金分成。
這是共生經濟在居住服務領域的首個落地模式。ACN合作網絡核心在于把整個服務鏈條細化,然后根據經紀人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貢獻率進行分傭,從而使分傭機制趨于均等化。
不同于58同城、安居客、房天下等流量收費模式,貝殼的商業(yè)模式是按照門店營收抽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比例多在8%到12%之間。目前,貝殼的盈利模式主要來自平臺抽傭,但是與此前的信息平臺不同,貝殼是按照成交額抽傭,抽傭比例在8%左右;此外,類似配備專門的VR看房等其他功能的增值服務,也是一部分收入來源。
從鏈家到貝殼,是一個非常大的躍遷式變化。這種變化需要長久的積累,這一過程中,除了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外部阻力,還要克服內部業(yè)務線條的梳理困難。
“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是貝殼面臨的最大爭議。
一些人會說,當你做鏈家時,你只是這個行業(yè)中的一家企業(yè),但當你做平臺時,你就將行業(yè)內類似于鏈家的中介全都整合到平臺上,而平臺是需要制定規(guī)則的,但這樣一來,你又是維護規(guī)則的裁判,又是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如此矛盾的身份,別人怎么去相信你?
當時,以58、我愛我家為首的一批房地產交易服務企業(yè)召開了“真房源誓師大會”,建立攻守同盟,矛頭直指貝殼以及背后的鏈家。姚勁波還在會上宣布,58永遠不會切入中介業(yè)務,成為地產中介的競爭對手,“我們只做信息平臺”;中原地產董事局主席施永青也放話稱,除非左暉不做鏈家只做貝殼,否則不會考慮入駐。
遇到如此大的阻力,左暉是什么反應?
他說:“我覺得像我們這撥人,骨子里都有很深的認知,想要改變這個行業(yè),能讓無論是品質還是效益,都有一些本質的變化。”
他還說:“全產業(yè)200萬人,大家都沒有操作系統(tǒng),都是亂來的、很蠻荒的狀態(tài)。而我的東西已經做好了,為什么不讓更多的人來用呢?為什么我們不去做呢?好像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做這個事情。”
但鏈家內部并不如左暉這么淡定、篤定。當時,“貝殼挖空鏈家”“貝殼吸走自如流量”等非議在鏈家內部一度甚囂塵上。在2017年鏈家內部的高管討論大會上,有近半數高管反對做平臺,他們質疑——非鏈家的經紀人怎么可能愿意接入我們的系統(tǒng)?即使他們愿意去入駐,但由于鏈家的服務好,標準高,其他中介達不到鏈家這樣的水準,該怎么去賦能他們,保證良好的品質?
左暉、彭永東等領導層決定,從一個最小切入口去做這件事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化可行性產品)。
出于謹慎,彭永東決定先打磨一年。2017年4月起,他選擇了鄭州、徐州等城市,陸續(xù)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試驗。
不出所料,在鄭州的落地前期確實經歷了一段尷尬期——從2017年9月到12月,快到年底,新入駐的經紀門店不到30家。
回憶起那段時光,彭永東自己都坦言:“一開始大家都在揣測你是什么意圖,前30家店來得特別不容易。”
于健,徐州房地產經紀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也是當地最大中介 “第一房屋”總經理。在考慮是否要加入貝殼時,他曾問公司的一個老員工,貝殼如果來(搶市場)的話,能不能打得過?員工直接回答說:“肯定打不過”。
于健內心非常清楚,哪個業(yè)主房子要賣,并不是一個核心的絕密機密:“貝殼真要搶房源,沒必要又幫你推廣、又幫你做系統(tǒng)、又幫你引流量、又幫你作業(yè)…完全沒必要折騰這么大一圈”。
入駐之后,于健也確實發(fā)現,貝殼找房不只是互聯網信息發(fā)布平臺,還是賦能平臺,在各個方面都給了入駐品牌很多幫助,跟其他平臺有本質區(qū)別。
升級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打破組織心智的過程。對于高層而言,通過攻防戰(zhàn)讓大家去對事情的本質、行業(yè)的本質進行深刻理解,進而打破認知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基層員工來說,這種方法不太行。
比如,很多傳統(tǒng)員工很難適應一些新技術,比如VR看房。通過VR,可以很好地看到房子的實際情況,但是在剛開始推出這么好的技術時,很多老員工并不愿意用這個系統(tǒng),他們覺得,如果都用VR去看房,那誰還來線下看房子?
在比如,貝殼招來的互聯網精英,也必須彎下腰去了解傳統(tǒng)的中介業(yè)務,然后再運用互聯網技術這個工具,把業(yè)務圖景落地化。
這其實就是認知邊界的問題,基層員工非常需要打破這個認知邊界。
從2018年到如今,貝殼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了諸多挑戰(zhàn),但還是實現了非常好的成長與增長,對行業(yè)變革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數據上來看,貝殼的業(yè)務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擴大。

如此傲人的成績,“潑冷水”的的左暉說,我們一定還很差,我們干得好的原因是解放區(qū)的人民有多么渴望被解放。
你看,左暉看問題總是更加長遠、更加本質。一家企業(yè)的掌舵人,對企業(yè)長久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04
使命驅動
看過了太多假使命、偽使命的企業(yè),再來看這樣愿意逆風而行、為整個行業(yè)賦能的企業(yè),實在不能不令人尊敬。
所以,我們把鏈家和貝殼總結出了一個pattern(模型),用戰(zhàn)略杠桿進行分析,以饗讀者。
先來看鏈家:
“推動行業(yè)進步,讓房產交易不再難,幫助房產經紀人贏得職業(yè)尊嚴”,這是鏈家不變的“一”,也是鏈家的戰(zhàn)略支點。尤其是“幫助房產經紀人贏得職業(yè)尊嚴”,這句話會讓很多房產經紀人淚流滿面,會真正地去打動他們。鏈家要想不斷推動行業(yè)更好的發(fā)展,實現那個“一”,就需要抓住“單一KPI”,即真房源。
鏈家的戰(zhàn)略引擎是經紀人,為了打磨經紀人團隊的素養(yǎng),鏈家建了一所“花橋學院”,專門對經紀人、店東做賦能;鏈家要想更快更好的發(fā)展,就要用真房源來撬動經紀人。
我們再來看貝殼:
“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服務兩億家庭的品質居住平臺”,這是貝殼不變的“一”,也是它的戰(zhàn)略支點。倡導“更美好的居住”的背后,是他們以更多社區(qū)為基礎房源,服務2億家庭品質居住的平臺野心。
它的單一KPI是樓盤字典和VR技術;戰(zhàn)略引擎是平臺賦能、規(guī)則與機制。
貝殼要想更快更好的發(fā)展,就要用“樓盤字典”、“VR技術”撬動“平臺賦能”、“規(guī)則與機制”。
在整個價值鏈里,每個人需要根據他的貢獻,有相應的產出,這就是我們說的“力出一孔”,它變化的“一”是什么?是生態(tài)和產業(yè)的發(fā)展為產業(yè)紅利帶來的增長機遇。
美國默克公司CEO默克說:“最為高瞻遠矚公司的理念本質,那就是務實的理想主義。”左暉是理想主義者,但他卻非常務實,而且我在與貝殼高管交談的過程中,發(fā)現他們身上也是這種理想主義和使命感。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貝殼最基層的經紀人、店長、店東這樣的人,居然也能夠非常清晰地將貝殼、鏈家的使命與核心講出來,而且臉上充滿了自豪之感。
我問他們高層,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得到的回答是:一方面是大家對使命的理解,另一方面來源于它不斷給大家去做這種培訓,讓大家去理解它。
高瞻遠矚的公司能夠奮勇前進,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指引、激勵公司上下核心價值觀跟超越利潤的歸宿感。
做企業(yè),企業(yè)一定是先利他,然后才利己的。當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為用戶提供最美好的產品、服務上時,用戶自然會感知到并追隨你。
逆風者貝殼就在踐行這一理念。
你呢?
來源: 混沌大學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貝殼